其一,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国学知识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省修身也只是其教育价值之一。对教师而言,一是突破应试观念的限制。教材中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不能只是作为知识与考试素材而存在。要主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治世本领和家国情怀,并以适宜方式教授给学生。二是突破专业学识的限制。优秀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微言大义的表述,教师要做好深入透彻的研究,努力用深入浅出的生活事例向学生们做好阐释。还可延请专家名师就其中某一专题开展讲座指导,以理论高度和深度引领中小学生精神成长和价值形成。
其二,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艺术。一是采取艺术的方式,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常以篇章或语段形式出现,中小学生对其“有趣”的关注远大于“有用”,可采用口诀、顺口溜、曲艺等形式,设置戏剧性冲突,穿插传统故事讲述、演讲、辩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二是融入学生日常校园生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育追求的艺术境界。在积极组织重大传统年节活动的同时,更要注重日常教育活动的“潜移默化”。学校要办好学生社团日常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话剧社、舞蹈队、乐团等的校园展演和体验交流之中。学校还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校园主题景观、楼宇走廊宣传和班级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
责任编辑:陈掳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