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速落地,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白名单”出炉。 接受 2月4日,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批房地产项目名单中,84%的项目属于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开发的项目,真正落实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加快落地见效,将有效缓解房企资金紧张问题,支持项目开发建设交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从两部门发布《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到第一批“白名单”项目落地,历时不足1个月,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较快的推进节奏极为少见。一方面,本次融资协调机制有主要牵头部门,提高了推进节奏和效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迫切性。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多家房企项目入围第一批“白名单”,其中包括多家出险房企。 2月5日,证券时报记者从 同日,证券时报记者从旭辉集团获悉,截至2月5日早间,旭辉确认已获批进入“白名单”项目23个,分布在重庆、昆明、北京、天津、太原、武汉、洛阳、温州、南宁等城市。另外,旭辉在其他城市的多个符合要求的项目也有望陆续进入“白名单”。 另外,证券时报记者从 此外,截至目前,绿地集团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已有34个,拟融资金额合计约117亿元,已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分布在山东、四川、安徽、云南、黑龙江等地,还有一批项目也在审核当中,有望陆续进入“白名单”。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房企项目能否入围“白名单”,至少需要满足五个条件:一是项目处于在建施工状态,或因缺少建设资金临时停工,但资金到位后可以复工;二是项目能够提供融资额度相匹配的抵押物;三是已建立贷款资金封闭监管制度;四是项目的所有商品房预售所得款项,应当用于有关的 多家房企表示,进入“白名单”后,公司相关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 “出险房企的项目入围‘白名单’传递了一种信号,就是要把项目和企业的风险分开,出险房企可能有好项目,优质房企可能有差项目,这是一种房地产新的管理模式,即以项目清单制作为行业管理、 刘水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新政区分了集团风险和项目风险,重点根据项目资金状况,对于不同状况的项目,分类支持,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融资。 李宇嘉认为,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融监管总局双向联动的对接机制下,未来银行融资不再区分所有制(国企还是民企),而是看项目本身的质地(有抵押、资金封闭运作、有偿还计划等),这是“白名单”落地的可行路径。第一批房地产项目示范意义很强,且都是质地优良的好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经落地了融资支持。 不过,李宇嘉同时指出,“白名单”推送给银行,并不是银行必须提供贷款,银行也要推进常规的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流程把控,只是经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金融监管总局的沟通协作,双方的信息更加对称,一些影响信贷投放的不确定性得以消除,从而助推贷款投放。 在李宇嘉看来,融资性现金流恢复只是房企资金链好转、避免风险无序蔓延的一个必须条件,充分条件是房企销售现金流恢复,即自我造血功能是融资性现金流持续性恢复的前提条件。因此,第一批房地产项目是一个好的开始,接下来一方面要观察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还要看商品房销售市场能否持续好转。 责任编辑:杨赐
责任编辑:张嘉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