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琴乔巴对罗宾o到无力彩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主任解读肺癌精准医疗:基于多组学检测与多学科会诊模式下的的“私人定制”-凯发网址

2024-02-07 11:32:01 峡江问答网

  汤传昊主任以egfr基因突变举例,这是肺癌中占比最高的基因突变类型,它分为常见的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与21号外显子的l858r点突变,还有少见的18号外显子上的g719x等突变,这些突变类型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摸一样的雪花。对应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最早实现了一代、二代、三代同堂的局面。与化疗相比,靶向治疗药物无论疗效还是副反应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选择哪种靶向药物,别说患者,医生有时也会出现选择性障碍。作为精准医疗的升级,我们通过新一代的基因检测手段,同时进行几十甚至上百个基因的筛查,发现原来egfr基因有时并不是单独存在,还可以合并其他基因的伴随突变,比如tp53基因、met基因、pki3ca基因、kras基因等,而这些伴随基因会影响靶向治疗的效果。除了伴随基因,我们还要合并考虑特殊转移部位的问题,比如脑转移;考虑合并基础疾病的问题,考虑体力状态的问题,考虑地区差异药物可及性的问题等等。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结合临床研究方案的数据,再考虑患者到底是选择一代还是选择三代,是单药还是联合。而当一线选择的靶向治疗耐药后,还有必要进行二次活检,明确耐药机制,去找寻新的靶向或其他治疗药物机会。除了egfr基因以外,alk、ros1、met等每一个基因都书写着自己的传奇,都有药物选择背后的逻辑与故事。所以每一名患者可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个方案都可能是“私人定制”。

  汤传昊主任在提到创新药物研发的时候,感慨作为一名肺癌内科医生非常幸运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见证了药物从化疗到靶向到免疫治疗的“三级跳”。继分子靶向治疗的研发热潮后,以pd1单抗和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弥补了那些没有筛查到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的遗憾,并且现有的临床研究提示,对于这部分患者无论是免疫单药还是联合化疗,长期生存的机会较过去提升了5倍之多。精准医疗对于免疫治疗药物与方案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pdl1、tmb、msi等免疫相关的分子标志物的探索。而免疫检查点不仅仅是pd1与pdl1这一对儿,还有lag3、tim3;除了单个免疫检查点,还有双靶点;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有肿瘤疫苗、还有car-t细胞、nkt细胞。免疫治疗的大门才被刚刚打开,惊鸿一瞥足够让我们勾勒出一幅宏伟画卷。

责任编辑:李浩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