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海粟 2019-07-22 09:44:30
“金融科技能够支持金融产品创新、拓宽企业发展深度,同时,金融产品创新为行业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契机。”在近日召开的“金融科技:规范发展与高效赋能”论坛上,cf40(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主席陈元认为,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帮助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提升获客能力,提供辅助授信、贷后管理等服务,大幅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普及度。比如,在小微企业融资领域,一些金融机构结合自身采集的信息和外部征信数据为客户画像、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实现3分钟申请贷款和1秒钟放款、向小微企业批量发放信用贷款等,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他认为,支持金融科技规范发展,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将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历经10余年发展,我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已经覆盖支付、信贷、投资、保险、征信等各项业务,尤其是在移动支付领域,已经领跑全球,成为金融交易最活跃、支付最便利的国家之一。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供给能力持续提升,金融科技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摩根大通亚太区资金服务部数字总监naveen mallela(音译为内文·马尔拉)说,区块链、分布式账簿、人机交互等技术集合起来,可以让作为资产的数据更新更加迅速。他认为,合作是金融科技时代成功的关键,特别是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得数据方面的创新。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张小璐认为,未来的趋势将从消费金融过渡到产业金融,消费金融的场景是重复的,但产业金融门槛高,每个行业场景完全不一样,处理生产、销售、客户体验过程不同,很难“一招鲜吃遍天”,需要金融企业对行业进行深入研究。
“原来靠一个产品打天下的时代过去了。”华夏银行行长张健华指出,现在是快消时代、碎片化时代、场景化消费时代,如果还固守传统,将不足以支撑企业快速发展,很可能遭遇淘汰。他根据自身实践得出结论认为,心态、业务、数据和技术等方面的开放,将显著提高企业对外输出服务的能力。
“平安集团正在把内部数据、外部数据(7000万个外部企业数据)、政府数据相结合,打造一个平台,基于生态圈,从场景的交付,做好产业金融。”张小璐表示,中国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发展已遥遥领先,但是近年来相关数据的增长却在降低,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使用数字化相关科技意识较差。张小璐还提醒道,数字化转型尽管很时尚,但一定不要过度美化数字化。“企业一定是出于某些需求才进行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发展之路并非坦途。”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说,目前,技术人员占比低,资金、安全存在挑战,因此,金融科技的监管也需要与时俱进。
李伟提出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首先,加强关键信息技术的应用管理,研究制定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应用的监管规则。由于人脸识别产生个人信息盗用的情况说明技术不能滥用,企业在涉及场景时需要仔细考虑。其次,强化金融信息的安全保护,明确金融信息收集、传输、销毁的策略,引导机构加强对金融信息的保护,持续提升民众对金融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再次,加强对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管理,如通过社会公示与行业备案等方式。最后,强化金融科技实践。“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监管机构一定要紧跟技术市场和商业模式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在数字领域,如何实现兼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将成为重中之重。”陈元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