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新闻网 作者:张伟伦 周东洋 2018-01-16 09:36:04
供应链金融行业在经历了新一轮改革浪潮之后,迎来了声势浩大的监管之年——刚刚过去的一年可谓政策频出:2017年8月,商务部和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供应链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目标。政策利好使供应链金融市场不断升温。
据悉,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供应链中包括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四流”。作为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专业领域之一,也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一种融资渠道。凡是金融皆有风险,如何控制风险是关键。
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供应链金融论坛2017年年会暨“一带一路”供应链金融创新峰会期间,苏州市供应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东旗接受了《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剖析了目前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采购商去供应商那里采购原材料或者零部件不必直接付款,这本来是为了帮助资金不充裕的中小企业进行资金周转。但现实中,很多采购商反而让供应商去其指定的财务公司‘要账’,无疑加大了供应商的成本,给中小企业带来负担。”吴东旗表示,供应链金融的本意是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而不应该是上述情形中的错误解读甚至背道而驰。
供应链金融虽然是“舶来品”,但也是适应中国经济新环境的产物。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服务,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生态圈的建立和繁荣也是供应链金融非常重要的使命。所以,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新产物在初期往往面临一些问题。吴东旗认为,虽然现在国家出台了供应链金融创新等支持政策,但现实中供应链金融企业并没有享受到和金融企业同样的待遇。
“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准金融机构的纳税标准是6%,但供应链金融企业的纳税标准是17%。一方面想为中小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又要设法从中小企业那里把多余的税款赚回来,实现一定的盈利,这显然是个悖论。”吴东旗认为,供应链金融发展到今天,国家层面的定位是服务、扶持中小企业,但“扶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自身成本越低,扶持力度才会越大。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如果一项业务需要承担高额成本,则多数成本会转嫁到下游中小企业身上,还无法盈利的企业最终就会退出这个行业。
记者了解到,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开展业务的主要是商业银行。在产业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唯一提供者。如今,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情况的行业龙头企业、b2b平台企业、物流企业等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
也正是因为众多行业、企业参与其中,才使这一行业越来越复杂。吴东旗所在的公司是中国较早以“供应链”命名的企业。据他介绍,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在大批企业“入行”的同时也有大批企业退出,这种不稳定的业态很大程度上缘于国家的扶持政策缺乏力度。
“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成立和运营需要得到国家的批复,而供应链金融企业的成立门槛比较低,到工商局注册就可以完成,导致行业内鱼龙混杂,极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反而使得真正的供应链金融企业不能很好地发展。”吴东旗认为,国家在这一领域缺乏行业指导和规范,仅仅靠发起人自己的意愿和规划,是难以长远发展的。
吴东旗进一步补充道,虽然供应链金融企业做的事情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是一样的,都是扶持中小企业,但供应链金融企业所处的环境与金融机构不在一个水平上,竞争环境较差,也没有受到银监会等监管部门的重视。
“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发展规范与细则,并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行业扶持政策。”吴东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