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中俄农业合作,重塑农业贸易格局-凯发网址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积极推动中俄农业合作,重塑农业贸易格局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周应恒 2023-12-13 10:01:41

入世二十多年来,我国农业贸易促进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国农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从顺差到逆差,贸易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在这一进程中,我国积极推进农业全方位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充分利用国际农业资源与市场,更好的满足了居民食物消费的升级,也有效提升了食物安全保障水平。但是近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稳,全球贸易治理体系遭遇冲击,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我国已经形成的大宗产品过分依赖个别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格局面临的巨大风险,亟需进行调整。俄罗斯农业资源丰富,拥有全球9%的耕地和25%的淡水资源,是全球农产品重要出口国并且潜力巨大。于国际农业贸易体系重构之际,在中俄“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中,加强并深化中俄农业合作,对促进我国农产品进口市场多元化,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农产品国际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新变化

(一)农业贸易治理体系遭遇新挑战

全球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愈演愈烈,区域化、本土化趋势明显。农业贸易治理体系在“逆全球化”的干扰下,出现了多边贸易治理规则不明确、仲裁协商机制不健全、应对突发性事件能力不足等问题,全球农产品贸易规则和农业支持政策改革处于停滞状态,给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增加了基于公平、可获的全球食物安全治理难度。

(二)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畅通不稳定

极端气候、新冠肺炎疫情、地缘政治冲突等突发性事件的叠加,不仅阻碍了农资、科技、人才等农业要素的国际流动,更是破坏了国际农产品供应体系。例如,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粮食市场恐慌情绪,导致部分国家粮食安全预期愈发恶化,纷纷实施限制粮食出口等措施,全球粮食可获性下降,全球粮食市场出现异动。

二、中俄农业合作现状

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决定了我们食物安全保障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目前,中国粮食国际供应的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北美、南美和黑海三大全球大宗农产品区域。诸如大豆等过度依赖美洲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冲击以及受到世界主要粮食供应商的控制,其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乃至国际话语权不足,黑海地区乃至东南亚是中国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降低农产品贸易政策风险的主要地区。

俄罗斯是黑海地区的主要国家,也是中国日益重要的农业凯发app的合作伙伴。近年来,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和高层频繁会晤为深化中俄农业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中俄农产品贸易尤其是自俄进口快速增长,受疫情影响对俄农业投资有所下降,双方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一)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中方逆差不断扩大

中方自俄进口快速增长且处于逆差,主要进口水产品和食用植物油。根据俄方统计,受到俄乌冲突和西方经济制裁的影响,2022年中国是俄第1贸易伙伴;俄是中国第8大宗农产品进口国,第1油菜籽进口国。2022年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额达7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中国在俄罗斯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提升至20%。从具体品种来看,俄对华出口的农产品中,大豆出口量与2021年的54.7万吨持平,贸易额增长55%;禽肉出口量为13.9万吨,同比增长11%,出口额增长53%;水产品出口量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鱼类出口量达到93.73万吨,同比增长52%,出口额达到27.5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48%,较2019年增长26%。

(二)对俄农业投资较少,受疫情影响投资下降

中国对俄农业投资总体下降,投资以种植业为主。2020年对俄农业投资流量、存量和投资企业数量仅占同期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流量、存量和投资企业数量的比例分别为0.8%、1.9%和5.8%。2020年,中国对俄农业投资流量为1800万美元,为2013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投资存量5.8亿美元,仅高于2013年为第二低;企业数量59个,与2014年并列最低,下降原因为疫情导致关税提升、人流物流受阻和防疫成本增加。对俄投资行业主要是种植业和畜牧业。2020年在俄投资生产的粮食作物21.2万吨,猪肉1385吨。其中,主要作物大豆、玉米和小麦产量分别为8.8万吨、8.8万吨和2.1万吨。

表2:中国对俄罗斯农业投资状况(2013—2020)

(三)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深化

中俄农业科技合作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两国农业科技合作不断深入,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机制不断丰富,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两国农业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仅中国农科院和俄罗斯农科院就建立了3个联合实验室,依托此平台在种质资源交流、畜牧兽医、植物病虫害防治和草地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良好合作成效。中国从俄引进抗寒小麦、大豆、玉米、马铃薯、沙棘、黄瓜和亚麻等种子资源500余份,俄从中国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和农业生产管理经验等。

三、中俄农业合作潜力

俄地广人稀,可利用的农业水土资源丰富。俄农业部数据显示,2020年俄谷物自给率为166%,肉类自给率为100%,植物油自给率为200%,水产品自给率为161%,蔬菜自给率为86%,水果自给率为42%。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促成了俄罗斯向东看的政策调整,日益重视远东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改进。积极回应俄罗斯的政策调整,强化利用俄国丰富农业资源,提升俄农业生产和出口的巨大潜力,推进开发进口,中俄农业合作具有广阔空间。

(一)俄农业生产和出口潜力大

首先,俄耕地资源丰富。俄耕地面积18亿亩,多为优质黑土地,排全球第四,人均耕地面积将近15亩,排全球第五。其次,谷物和油料单产增长潜力大。前苏联解体后,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大幅下降,单产不仅远低于乌克兰,也明显低于同纬度的加拿大。从俄乌冲突前三年(2019-2021)平均水平看,俄小麦、玉米、大麦、葵花籽和大豆单产分别为加拿大的91%、55.4%、72.2%、78%和54.2%。因此,俄谷物和油籽收获面积虽然分别超过6亿亩和2亿亩,但产量仅分别为1.2亿吨和2300万吨。再次,畜牧业生产潜力大。俄草地面积将近14亿亩,但牛肉和牛奶产量仅分别140万吨和3200万吨。此外,俄猪肉和禽肉产量分别370万吨和470万吨,也还有很大发展潜力。最后,俄水产资源丰富。俄广袤的领海中渔业资源丰富,2021年总捕捞量超500万吨,但仍有大部分处于人口稀少地区的渔场尚未开发。俄农业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缺少资金,以及自身农业设施与装备存在短板,特别是大宗农产品需要的远距离储运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根本原因还是缺少强大的出口市场支撑。

(二)中俄农业互补性强

相对于俄农业资源的生产潜力未被开发利用,中国人均农业资源不足,互补性强。从产品结构看,随着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升级,中国未来对水产品、畜产品等高蛋白质农产品的国际需求不断增加,在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动下,俄丰富优质的水产、畜产和粮食资源可满足中国进口需求。从农业科技看,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迅速,在园艺栽培、设施农业和数字化等领域技术优势明显;俄农业科研力量雄厚,在动植物育种、土壤生态保护和病虫害生物防治等自然生态领域成绩显著。从农机装备看,中国是农机出口大国,主要出口园艺、牧草机械和农用车等,出口能力强;俄农机产业近年虽快速发展,但总体装备水平仍然不高,亟需更新换代。从涉农基础设施看,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成熟经验和技术,而俄农产品储运能力和流通环节薄弱,特别是大宗农产品需要的远距离储运的基础设施非常薄弱,中俄是高度互补,这为双方农业合作提供了契机和动力。

(三)中俄农业合作面临有利契机

一是中俄农业合作日益深化。2018年11月,两国共同编制了《中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合作发展规划2018—2024年》;2019年4月,中俄两国农业部门成立了大豆合作工作组;6月,签署了《关于深化中俄大豆合作的发展规划》;9月,签署了《马铃薯甲虫防控合作备忘录》。2022年初中国开放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进一步深化了农业合作。2023年俄罗斯获取向中国出口苜蓿草的许可。二是乌克兰危机进一步强化了俄方农业合作意愿。据俄统计局数据,目前欧盟、土耳其和中国是俄前3大出口市场。乌克兰危机以来,美西方不断加码对俄制裁,俄农产品出口重要市场欧盟对俄实施限制,俄亟须寻找替代市场,关系友好且市场巨大的中国无疑是最有前景的购买伙伴。三是全球农产品供给趋紧,国际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剧,深化中俄农业合作有利于我国保障食物供给安全和进口来源的多元化。

四、提升中俄农业合作的主要路径

基于中俄农业合作的潜力和机遇,俄罗斯可以成为中国更加重要的农业凯发app的合作伙伴。强化中俄农业合作,既要强化顶层设计,还要重在落实,核心是依托中国巨大市场和加大对俄农业投资,培养俄农产品出口能力,最终实现农业贸易投资一体化。

(一)加强中俄农业合作顶层设计,建立多层次农业合作体系

一是制定中俄农业长期发展合作规划,进行系统性谋划,为中俄农业合作确立方向。二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合作机制,除高层定期会晤机制外,还应建立地方和行业间的农业合作机制,与俄相对应的部门、行业协会等定期接洽,共同协商解决农业合作中面临的问题。三是依托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中俄农业合作水平,在试验区内进行贸易便利化创新,简化中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四是,重构中俄农业贸易合作的条件保障,西方的严厉制裁导致俄贸易秩序遭受冲击,中俄急需在贸易支付结算工具、风险控制手段、贸易秩序维护等方面构建适应新格局的贸易合作框架条件。

(二)扩大俄农产品输华准入,积极培育俄农业出口能力

加强海关合作与协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俄全境油脂油料、饲用谷物和畜产品等输华准入,同时进一步协商农产品抽检或免检通关的具体细则,提升农产品通关速度和清关效率。以此推动俄农业主产区西南部的大麦、玉米等饲用原料和油脂油料等通过亚速海和黑海港口出口中国。利用中国稳定且大量的农产品需求逐步将俄培养成为我大豆、饲用谷物和肉类的重要进口来源,进而通过错位补充和替代需求的调节,提升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调控能力。例如,俄粮油作物和肉类进口可以一定程度上替代巴西、美国等国的玉米、大豆进口,实现农产品进口市场多元化。

(三)扩大对俄农业投资规模,拓展投资行业和领域

充分利用俄的农业生产资源,提升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话语权,需加强对外农业关键环节的投资。一是积极促进开发进口产业培育,引导大型涉农企业参与中俄农业合作,特别是推动跨国公司积极参与。二是加大对远东地区的农业投资,扩大种养规模及农业生产加工能力,为当地农户提供农机作业服务及粮食仓储物流服务,与俄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种业及人才培训服务。三是逐步将投资区域扩大到远东地区以外,在更大范围内提升俄农业生产能力。四是拓宽对俄农业投资领域,对接俄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的支持政策,增加对畜牧业和渔业的投资,与俄积极开展相关领域投资政策洽谈。五是鼓励和引导企业投资俄农业基础设施,提升俄农产品收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综合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供应链韧性。

(四)加强中俄农业技术和装备合作

一是建立健全中俄农业科技合作的协调与工作机制,提升双方科技的成果转化能力,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农业科技发展瓶颈。二是完善中俄科技合作服务体系,建立合作的中介机构和咨询评估机构等,为两国农业专家搭建充分交流的平台。三是着力强化农机装备合作。与俄罗斯相关产业合作,研发制造有效适合俄罗斯环境条件的农机具和农用设施,提升俄罗斯农机装备水平。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中国贸易报©凯发app的版权所有2006-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