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趟快车”六十年见证内地与港澳的血肉情-凯发网址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三趟快车”六十年见证内地与港澳的血肉情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2-07-04 15:42:44

香港回归25周年庆典完美收官。由于香港独特的经济地位、较高的消费水平、便利丰富的美食,许多内地人包括年轻的香港同胞都认为香港的幸福生活历来如此。殊不知,这一切的获得并非易事。

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阶段。彼时,北平、上海、广州等地不少富商、名流以及难民等不愿或无法去台湾者,部分迁移至香港。至1950年,香港人口已飙升至223万,其中超过一半来自内地。

由于港澳地区人口稠密、地盘小,不适宜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业,无论是基于地理还是血缘的关系,港澳同胞生活物资问题的最优解只能来自内地。那时候,香港市场供应紧张,市民所喜好的生猛鲜活品尤为短缺。清晨,香港市民常常提着篮子、扛着扁担蜂拥过关,近至深圳,远至广州进行采购。面对此情此景,周恩来总理鉴于广东、广西货源不足,指示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向香港供应鲜活商品。

然而,那时的内地交通运输十分困难,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铁路——零担车。由于没有专列,供应港澳的活口只能按普通货物运输,也没有适合装载活口的专用车厢,“零担车”挂上哪列算哪列。

这样运输不仅时间长,而且发车、停站、到达都没有固定时间,给活口的运输、押运、饲养、护理等工作,以及押运员的生活带来很多困难。活猪死亡率高达10%至13%;活鱼死亡率高达40%至70%。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1961年11月,原外贸部和原铁道部联合召开“上海会议”,拿出了一个“快运方案”。方案的核心是——赶香港早市。此外,要求沿途定时定点加水、加冰、上青饲料。

1962年3月20日零时,满载活猪开往香港的“621”专列一声长鸣,驶出武汉江岸车站。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三趟快车”的第一趟快车就这样悄然诞生了。

1962年7月,“621”运行100列之际,原铁道部上报了《关于巩固和推广快运货物列车的经验》的报告。周恩来在呈文上批示:“由上海、南京去深圳也应组织同样的快车。”

随后,原铁道部和原外贸部联合召开“武汉会议”。会议决定:“621”按普客车序列更名为“751”;从上海、郑州分别开出“753”和“755”列车至香港、澳门。至此,“三趟快车”体系正式形成,确保供港澳鲜活商品稳定成为一项基本国策。

1964年,原铁道部宣布“三趟快车”为“货车之首”,除“特快”之外,所有客、货车为之让道。

“三趟快车”的开行,使得运输时间由过去的8至10天缩短到了2至3天,解决了供应港澳活口运输时间长和停靠、到达不定时带来的各种问题,有效保障了港澳同胞的生活需求,同时也给国家创收了更多的外汇。

1980年至1996年被称为“三趟快车最为辉煌的时期”。承担着列车编组开往香港职能的深圳北站,每天有50多条轨道都停满了车厢。

统计数据显示,开行60年来,“三趟快车”累计输送活猪9800多万头、活牛580多万头、冻肉795多万吨、活家禽数10亿只,以及数量巨大的瓜果蔬菜、干货食物等。

20世纪90年代后期,祖国内地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供港澳鲜活产品逐步从铁路运输转为更经济、更灵活、更便捷的公路运输。

2010年6月16日,河南郑州北站,供港专列82755次(即755次)列车停运,车厢静默立于轨道之上,钢铁之躯成为历史的见证。这也是最后一列停运的“三趟快车”。至此,“三趟快车”全部退出历史舞台。跨越近半个世纪的“三趟快车”圆满完成使命,光荣退役。

“三趟快车”被港澳同胞亲切誉为“生命线”,它像一根动脉,把祖国内地和港澳地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三地血肉相连的历史见证。

原三趟快车办公室主任、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金旭表示:“‘三趟快车’的长期开行,对港澳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体现了内地同胞的无私奉献精神,也体现了内地与港澳血浓于水的深情厚意。”

如今,无论是内地的生鲜,还是东江的碧水,都带着祖国的温度日夜滋养着香港。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中国贸易报©凯发app的版权所有2006-2017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