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颜 2023-09-08 09:07:46
“2002年至2022年,中国知识产权贸易总额从32亿美元增至578亿美元,平均年均增速约为15.5%。”在日前举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打击侵权假冒高峰论坛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表示,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服务贸易的标配。我国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在具体做法方面,坚持科学立法,夯实知识产权的法制根基;坚持严格执法,深化侵权假冒重点整治,2023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查处商标专利违法案件1.7万件,海关查获侵权嫌疑货物2.3万批次5070万件,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净化等。
“假冒伪劣是消费中的顽疾,加大打击力度,有利于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社会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从酒业发展现状分析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酿酒和消费国家。但近年来,酒类侵权维权仍面临较大困难,侵权犯罪跨区域、链条化、产业化特点明显,侵权行为日渐具有隐蔽性,查处难度加大,缺少准确定量的司法机构。
电商平台也在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唯品会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亮分享说,知识产权保护对平台商家的权益、消费者权益都尤为重要。2015年开始,唯品会和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共同签署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协议,共同遏制和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专利侵权假冒行为,推动电商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商家准入机制、开通专利侵权纠纷和假冒投诉平台等,通过政府平台共治,营造良好的环境。
京东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表示,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日新月异。在知识产权方面,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冒用他人注册商标、冒用知名商品包装装璜名称等问题。为了给平台内商家全链条的保护,京东在电商治理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包括入驻商家的审核,设立专门的平台治理部门进行抽查和巡检,针对可能产生的侵权品类进行预防和治理等,重点排查图片、关键字、变形词的侵权。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看来,在消费环境创造上,打击侵权假冒活动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加大服务领域的制度性开放,促进服务业发展,促进新供给,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加大对假劣伪冒、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二是要完善法律体系,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别是要针对现在消费升级新领域加强消费者保护,如服务消费领域,要加强消费者教育,提升监管和治理部门的能力建设。要用新的监管手段更好地打击假冒伪劣和知识产权的侵犯活动,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丰富、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供给。
何勇建议,市场监管要形成组合拳机制,围绕构建司法、行政、行业协作打击保护双向联动机制等开展工作。要完善法规,建立快速、高效、司法定量的制度。执法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提高侵权违法的成本。维权机制上,应完善维权渠道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还可通过科技投入,建立多方参与的信息链、可追溯链的共享平台。
论坛还发布了《2023年中国反侵权假冒年度报告》,报告综合反映2022年中国打击侵权假冒立法、司法、执法方面的总体进展,展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工作成效,特别是以45个典型案例展现了中国司法和执法部门全方位保护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各领域知识产权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