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4-03-08 08:58:5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重要的外贸方式,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曹鹏表示,2023年国内主流电商平台跨境药品消费者超过2000万人。通过线上平台购买跨境药品已经为广大消费者所熟知。但相比群众对跨境药品的用药需求而言,目前跨境医药电商供给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曹鹏告诉记者,2019年底,全国首个跨境医药电商试点落地北京。2020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工作”。经过几年试点,北京跨境医药电商业务取得明显成效,更多消费者通过网上可以安全、便捷地购买进口药品。但目前跨境药品网购仍处于起步阶段,需求与供给间还存在较大缺口。例如,跨境电商正面清单中药械品类的可经营范围依然比较受限,对跨境医药电商模式的监管仍有待完善,跨境医药电商试点亟待推出更多创新举措等。
为此,曹鹏建议,相关部门应支持个人行邮等多种跨境医药电商模式,多种途径满足百姓多元化用药需求。他表示,国内对海外安全性高、品牌成熟的外用、口服类非处方药商品有着旺盛的自用需求。目前,国内各大主流电商平台通过进行商品信息展示及提供跳转链接等方式,为普通民众在海外平台购买跨境电商正面清单内的药品及个人行邮模式进境的跨境药品提供了便利。在正面清单不能迅速扩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期间,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对个人行邮类跨境药品销售模式予以支持。在保障跨境药品的用药安全基础上,不要禁止国内电商平台为个人行邮跨境药品提供信息展示和海外平台跳转链接服务,而是应提升安全、便捷购买海外药品的通道。
此外,曹鹏还建议,加速扩大跨境正面清单的药械范围。据他介绍,2019年北京市开展“跨境电商进口医药产品试点”以来,4年多的时间内进行了两次扩品,2021年扩充6个品牌、2023年扩充4个品牌,两次加在一起新增了10个品牌。目前正面清单内累计可经营医药约12个品牌,覆盖约150个品种,仅占活跃跨境药品品牌的3%。
就进口药械行业而言,有较多技术领先、安全性高的海外产品在国内零售市场拥有较大需求。例如,血糖仪、雾化器已在国外上市的非处方药等。目前,国内消费者对于这些商品的需求无法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得以满足。对此,曹鹏建议,监管部门在组织行业专家论证基础上,加快拓展正面清单药械品种,支持通过跨境电商引进安全性高、需求广的药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