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王卫 2023-10-09 09:07:32
近日,反对“脱欧”的英国民众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称脱欧是一个“巨大错误”,他们正在争取重新加入欧盟。自英国正式“脱欧”以来,英国国内反对“脱欧”的声音从未间断。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重新加入欧盟手续繁杂,且英国主要政党无意回头,重返欧盟的声音尽管已在英国舆论界出现,也恐难付诸实施。
“脱欧”影响愈加明显
据英国《卫报》报道,“重返欧盟游行”近年来频繁在英国上演。在最近的一次游行中,来自全英各地的上千名亲欧盟人士身穿蓝色衣服,手持欧盟旗帜,走上街头,要求英国重新加入欧盟。
抗议者来自英国各地,包括德文郡、康沃尔郡以及斯特拉特福德等地,他们都举着个性化的标语出现在游行现场,表达对“脱欧”的不满。标语牌上写着:“重新加入欧盟的道路从这里开始”“重新加入,然后欢庆”“保守党下台,欢迎移民”等。
卡车司机科尔直言:“英国‘脱欧’是一个巨大错误,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工薪阶层和穷人,都为此付出了代价,我们需要做点什么。”在一项民意调查中,60%的英国民众和80%的25岁以下年轻人一致支持重新加入欧盟。
来自利物浦的塞拉·萨金特在游行现场发表了演讲。她说:“公投时我才14岁,所以我的很多同龄人并没有机会发声。”
游行队伍中还有来自其他欧洲国家的抗议者。来自德国的欧洲议会议员特里·赖因特克表示:“我们能够感受到,英国有数百万人希望重新加入欧盟。”
在被问及欧洲议会是否曾就英国可能的回归进行过讨论时,赖因特克表示:“如果有人愿意重新加入,我们的大门是敞开的。”
西班牙留欧运动组织bremain副主席丽莎·伯顿认为,英国“脱欧”带来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每个行业都在遭受损失”。因此,她支持英国重返欧盟。
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分析人士指出,之所以有不少英国民众呼吁重返欧盟,对苏纳克政府和当前经济状况的极大不满是重要原因。
为兑现“脱欧”派主张的限制欧盟移民的承诺,英国政府引入了新的积分移民制度,在降低了欧盟移民数量的同时,也让企业陷入了“用工荒”的痛苦中,使得英国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根据最新数据,英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只有0.2%,而最新的通货膨胀率高达6.3%,远高于2%的政策目标。不断上涨的食品价格已经将英国的通货膨胀率推至40年来的最高水平。雪上加霜的是,重型卡车司机的严重短缺,让本已不堪重负的供应链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英国公路运输协会的数据显示,自英国“脱欧”以来,约有1.6万到2万名欧盟司机离开了英国,让原本就存在用工短缺的卡车司机行业面临着更大挑战。
由于英国重型卡车司机的严重短缺使汽油的运输和供应不堪重负,英国加油站曾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汽车司机不得不在加油站前排起长队,麦当劳、肯德基和大型超市的主要产品也出现了断货。
而在农业领域,英国全国农民联盟(nfu)2022年曾表示,由于缺乏采摘工人,英国农场高达6000万英镑(1英镑约合人民币8.86元)的农作物只能腐烂在农场里。在nfu对其成员进行的一项调查中,40%的受访者承认,由于劳动力短缺,他们遭受了农作物损失,农场平均劳动力短缺14%。
英国“脱欧”后的用工短缺造成的混乱也让坚定的“脱欧”派后悔不已。英国服装和家居用品零售商奈克斯特首席执行官西蒙·沃尔夫森就是其中的代表。在经历了招工难的窘境后,沃尔夫森不得不喊话:“这绝对不是我想要的英国‘脱欧’,或者实际上,许多投票支持英国‘脱欧’的人也不想要这样的‘脱欧’。”
主要政党无意回头
对于英国而言,重返欧盟可以减少英国对于美国的过度依赖,并享受欧盟的统一市场以及巨额贷款,为英国恢复经济提供助力。对欧盟而言,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的回归肯定是值得欢迎的。但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英国要重返欧盟,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都将面对诸多障碍。
技术层面上,根据加入欧盟的“哥本哈根标准”,申请国必须有“执行共同体法规的能力”。而英国当初推动“脱欧”的初衷,就是不希望欧盟法规强加于英国法规之上。在“脱欧”后,英国执行的一系列贸易监管法规,虽然也基本沿用了在欧盟时的法规,但仍自行其是。为了补偿“脱欧”后的贸易和劳动力缺口,英国还试图绕过欧盟与个别欧盟成员国举行双边谈判。
政治层面上,迄今为止,英国没有一家主要政党提议就重返欧盟举行公投。英国首相苏纳克多次表示,相信“脱欧”会让英国人受益。他先前试图用自己主导的自由港和削减附加税等贸易政策佐证“脱欧”红利。工党党首基尔·斯塔默也多次表示,未来的工党政府不会考虑重新加入欧盟。他曾说“英国的未来在欧盟之外”,并排除英国加入欧洲单一市场或关税同盟的可能性,认为这类争论“属于过去”。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的评论文章也认为,英国要重新加入欧盟并非易事。首先,英国重新加入欧洲统一市场或关税同盟不在英国政坛的主流议程之列;其次,如果英国想加入欧元区,意味着英国要承诺废除英镑并放弃独立的移民管制,这些条件恐怕难以达成。因此就目前来看,英国大概只能继续独自面对“脱欧”后的“苦果”。(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