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0-11-13 09:33:45
今年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经济受挫,创投行业步入寒冬。从2018年开始,随着资管新规将很多优质有限合伙人的“水龙头”拧紧,国内创投圈热度稍减,但与此同时,硬科技得到了创投行业前所未有的关注。一个显著现象是,在诸多创投类会议或者相关报告中,都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硬科技行业与企业。11月10日,2020硬科技生态战略发展大会暨硬科技金融实验室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科研和投资界人士聚焦硬科技投资理念与实践等话题。
“社会和政治的背后是经济,但经济发展的背后则是科技,这是一切人类发展的本原,是给经济输入增长的创新引擎,没有硬科技的支撑,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和发展。”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在会上表示,纵观过去的信息科技革命,每10年就是一个周期,也是一个小的金融危机,每10年也会有大的科技革命和小的技术创新出现,例如上世纪70年代的集成电路、80年代的电脑、90年代的光纤通信、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普及。硬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后,紧接着就是相关应用的出现,这是一个趋势。
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芯片、材料,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依赖于进口。“然而,我们不应只解决卡脖子技术,还要关注新一轮科技革命,从中看看能否换道超车,真正实现科技上的引领,这样才能不受制于人。”米磊表示,今天中国还需要做一些更加有战略意义的前瞻性布局,例如量子科技和光子技术,这些是未来各国发展竞争的重要战略方向,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5g、传感器等,都与其相关。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硬科技项目具有一定的壁垒和突破性,并且能给行业的生产效率带来大幅提升。中国需要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要做到细分领域的领先,这样竞争力会更强。加之科创板的推出,资本会更加愿意关注硬科技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对硬科技投资和硬科技企业都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70多年的时间,在科技领域,中国科技工作者从跟跑到并跑,又在少数领域实现了领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布局也从基础研究到高科技领域。”中科院创投董事长吴乐斌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提示,从美国、以色列等科技创投业领先的国家发展历史来看,当前中国需要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这一问题,因为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就发现,能否将研究成果更好地转化成为商品是制约产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我们要尽量避免科学研究与产业化之间的严重脱节。
“今天我们需要关注‘科技生态体系’这一概念,打通知识海洋和资本海洋的运河体系。在该体系里把‘三种人’和‘四种钱’放在一起,前者是指科技人、企业经营人和投资人,后者是指政府的科研经费、企业资本、保险和贷款,让这些要素协同发力,才能更好的帮助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产业。”吴乐斌说。
记者也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虽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加重视研发投入,但不少科研人员往往偏重于在市场做成果转化,而忽视科技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出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量虽有提升,但质却普遍不高的现状。
针对硬科技领域科技生态体系的构建,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董事长刘克峰表示,首先要继承好创新内容。因为硬科技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创新越来越细分,同时也需要更有效地集成。其次要更加协同产业链建设与发展。因为硬科技提供了技术,但是技术要有应用场景,这些场景离不开我们的产业支持,特别是解决产业内部具有共性的基础的卡脖子问题,这也是硬科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最后要融通各类创新资本。因为硬科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很多是需要坐冷板凳才能攻克的。硬科技成果转化过程要迈过死亡谷,不管是母基金还是创投资本,面对硬科技成长和价值实现过程,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