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3-12-15 11:57:13
在数据、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助推下,与数字化相关的能力将支持企业重塑。近日埃森哲发布的《打造韧性企业 开创增长新局》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区域化采购和生产对于增强抗冲击能力十分重要,但并不足以建立持久韧性;更成熟的数字化能力有助于企业部署更为灵活的供应网络和自主生产;在调整供应和生产布局之余,中企亟须努力提高数字化成熟度,投资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和凯发网址的解决方案,以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挤压式颠覆的考验。对此,埃森哲在这份报告中建议中企通过4项举措重点发力。
一是建立韧性的供应和生产布局。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迫使企业重新审视其高度全球化的供应和生产网络存在的弱点,并开始减少对战略商品独家采购的依赖。报告显示,当前有42%的受访企业在采用多源采购战略,未来有此计划的企业将增至72%;区域化采购也再度受到重视,未来三年,主要通过本地区采购的企业比例将从目前的38%跃升至65%。此外,企业还在优先考虑基于就近原则设置业务中心,将生产设施和销售集中于同一地区,以精简物流、改善库存管理,并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未来三年内,产品在多家工厂制造的企业比例有望从现在的41%上升到78%。与该增长态势一致,企业在同一销售区域内生产商品的倾向也不断提高,预计三年后此类企业的比例将从43%增加至85%。
对此,埃森哲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在此背景下,不断加速出海步伐的中企必须结合市场目标,前瞻性和体系性地规划本土及全球的供应链和生产布局,并充分认识到伴随供应网络多元化而来的运营孤岛风险。
“企业必须跨越不同的地区和国界,适应截然有别的监管法规。在围绕去风险而对业务网络进行重大转型时,中企需要评估自身以韧性为中心的能力以及数字化成熟度水平,才能更好地释放价值并避免引发更多问题。”该负责人说。
二是打造端到端可见性的运营网络。埃森哲的研究表明,虽然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中企对冲击事件有预警能力,但大部分企业仍然需要至少一周时间才能完全了解冲击造成的影响,并需要两到三个月才能从影响中恢复。因此,相关企业需要切实管控运营并实现其可见性。凭借此类能力,企业可以实时洞察供应商、工厂、车间、配送中心、物流承运商和客户情况,并共享数据。
“希望缩短恢复时间的企业应当进行需求预测,并打造端到端智能控制塔。他们需要努力实现可灵活调整的供应网络和自主生产,由此使供应商到客户整条价值链实时可视和可控。”该负责人介绍,需求预测能力包含结构化分析和客户趋势洞察,能够促进推出新产品与服务,并在出现短缺时帮助权衡需求紧迫程度。与之相比,可灵活调整的供应链和自主生产构成了灵活的主干系统,使企业在面临持续波动时能够动态地改变某一地点的生产运营,或转移生产运营地点,由此保持生产水平。
三是在设计初始就要嵌入韧性元素。这是因为,当前企业正面临重重压力,不但必须增强韧性,同时还要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产品质量。将韧性打造前移至开发过程的早期,可以支持企业在第一时间创建恰当的产品、流程和工作方式,在产品设计阶段一体化地考虑供应链和生产支持。该报告调研显示,计划加强韧性设计的全球受访高管人数将在未来三年内从目前的17%跃升至63%。围绕动态化、可持续产品开发的韧性2.0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实施“前置”战略。
“作为实体生产设施的数字副本,数字孪生系统可以深入每一条装配线和每一台机器,支持产品设计师和工程师前瞻性地识别和排除原型的潜在问题或缺陷,并在生产开始之前迭代完善设计。”该负责人介绍,该凯发网址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便捷地访问高价值的产品数据和进行洞察,从而促进研究和设计阶段的协作。此外,企业还可以从开发工作伊始就将可持续原则整合到产品设计之中,并将它们嵌入整条价值链。
四是探索培育全新工作方式。韧性企业需要分散化的决策,由贴近运营的一线团队快速作出决策。这些团队应当有能力使用数据驱动的新型预测工具,在遇到冲击时及时制定策略并缩短恢复时间。该负责人表示,为了使这种更加敏捷的组织模式发挥作用,员工需要具备有效利用这些先进功能的技术能力。例如,员工需要知晓如何使用预测工具和可视化工具,并基于数据进行决策,以此驾驭现代供应链的复杂性。单一职能团队很难厘清这些复杂局面,企业需要能够跨部门工作的员工。
对此,这份报告显示,超过68%的全球企业正在投资建设多技能的员工队伍,同时使用数据分析和技能体系完善需求管理,并增加员工合同的灵活性以便利用更广泛的人才资源;半数中国受访企业希望,未来三年建成一支具备多元技能且精通数字技术的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