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顾鸿儒 2023-09-18 09:38:38
八闽大地,以商贸集散之力,在海峡西岸打造一片发展热土。
闽江滔滔,以奔流不息之势,在闽越古都焕发一片盎然新机。
福建,中国最早对外通商的省份之一。其不仅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2015年4月,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自此,福建锐意进取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提速。
福建自贸试验区,118.04平方公里,以不到福建1‰的面积,创造了全省近三成新增外资、1/6的进出口额。
福建自贸试验区,截至今年5月底累计新增企业12.7万户,注册资本2.77万亿元,分别是挂牌前的8.2倍和12.4倍。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质量产业发展集聚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福建自贸试验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福州之滨,新兴产业带动改造升级;厦门之内,飞机维修产业蓬勃发展;平潭之地,两岸融合再创新绩。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福建自贸试验区稳步向前,奔流不息的闽江,孕育出坚韧、创新、不懈奋斗的精神。
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福建自贸试验区能否再创佳绩?迈进新征程,这片开放的热土如何更上一层楼?
创新实践如雨后春笋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希望福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福建自贸试验区加快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坚持制度创新与功能培育相结合,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发力自贸试验区建设,瞄准新兴产业——
全球首台可远程监控自动腹膜透析系统设备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成功研发,全国三百多家医院落地应用,并成功出口海外。
“企业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推进了尿毒症救治设备的升级换代。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患者可以在全球远程使用公司生产的设备,免除奔波之苦。”福州东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少文表示。
据周少文介绍,这款国产设备一经推出便给行业带来巨大改变:相关医疗设备单价从14万元降至4万元,每日耗材从100元降至约40元,使用药水单价也降至约60元。
“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大力支持。”周少文表示,在医疗领域,福建自贸试验区坚持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支持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今年第一季度,我们退税金额约200万元。”周少文高兴地说。
此外,在福建马尾有一条m1路公交线路,总长10.3公里,行驶着10辆特殊公交车,车内的液晶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车辆行驶状态,路过景点时会播报简介,行人跨栏时还会弹出道路预警。
这是福建首条智能网联公交线,起点为物联网创新发展中心,由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为其进行智能车载产品的测试认证。
“企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一路走来斩获众多佳绩,这是因为我们跟自贸试验区做了‘邻居’。”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副总裁孔鹏表示,目前实验室已为200多家企业提供测试认证服务,这离不开福建自贸试验区的大力支持。培育发展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已成为福建自贸试验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企业发展助益良多。
发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
在厦门自贸片区“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一架进境飞机在完成维修后等待交付,维修涉及的两种航材部件,税率已从最高点的18%降至目前的1%。
“随着厦门自贸片区工作推进,飞机进出境已不存在关税问题。”厦门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正林表示,厦门片区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其中境外业务占比80%。
据了解,为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厦门自贸片区对符合条件的维修用航空器材免征进口关税,解决了企业进口航材关税成本高的问题。“这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李正林说。
发力自贸试验区建设,完善空间规划——
一块占地37亩的厂房正在福州自贸片区加紧建设,这是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批地。该企业主营锂电池检测设备生产,近年来产能迅速扩张。
“以前我们办公室特别小,如今我们终于有了更大的场地。”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政企事务部负责人张德旺表示,福州自贸片区多处低效闲置空间“腾笼换鸟”,解决了企业用地等问题。
“刚来自贸试验区的时候,我们公司的规模特别小。在自贸试验区政策支持下,公司实现了腾飞。”张德旺表示,目前企业每年保持50%的增长,产值达到16亿元。
贸易便利化分秒竞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贸易自由便利,建设高标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海关监管模式,全面提升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便利,行者致远;政策创新,破浪前行。在福建自贸试验区,记者不仅看到了不断迭代的贸易便利化举措,更从中看到了推动中国货物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的不懈探索。
办事之便——“大厅人变少了”。
以前门庭若市的办事大厅,如今人流稀少;昔日递交材料的排队人群,现在业务统统转移到了线上。没有了排队等待,没有了往来奔波,办事效率螺旋式上升,这些都归功于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的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
“2015年4月,厦门自贸片区揭牌,‘单一窗口’同步上线。平台由厦门市政府作为主导,自贸委组织实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厦门自贸试验区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华介绍道。
据了解,该平台已上线各类应用系统和功能模块70多项,对接政府部门19个,其中海关、海事公共服务机构20个;对接企业5万多家,对接个人超过18万人次。
“现在平台服务用户大约1.6万家,累计注册用户21万个,单日处理量约3000万,日申报量约23万票,高峰期接近50万票。”林华表示,福建自贸试验区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进一步推进贸易自由便利提供良好基础。
据了解,厦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多项业务系统被评选为全国首创,厦门“单一窗口”平台被商务部评定为全国首批8个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之一。
海关之便——“通关速度名列前茅”。
深夜3时,一辆卡车满载跨境电商货物缓缓驶入平潭海关智能施封平台,司机在手机上点击按钮,弹窗随即提示“施封成功”,卡车准备驶离,整个过程约10秒钟。
不用往返海关递送单据,不用提前发起预约申请,以前大半天的流程,如今仅需动动手指便能让智能系统自动施封。
这是平潭海关基于ai算法和远程感知自主研发的智能施封系统,施行“安全智能锁远程智能施封”监管模式。据了解,该系统可实现7×24小时不间断通关。“每月可帮助企业节约综合成本10万元左右。”平潭海关相关工作人员说。
速度与安全是海关的灵魂。创新海关监管模式,推动自贸试验区与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筹发展,是福建自贸试验区“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重点。
2011年,在“自贸试验区 综合实验区 国际旅游岛”三重叠加优势下,国务院批准平潭实施三项优惠政策措施,其中一条便是允许平潭海关实施“一线放宽、二线管住、人货分离、分类管理”的分线管理模式,全国仅在平潭和横琴新区实施。
据了解,在分线管理模式下,平潭口岸进出口通关时间在福州关区领先,在全国600多个隶属海关当中,通关速度名列前茅。
勇探两岸融合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要求“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
福建自贸试验区全力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全方位合作新突破口,实施更加开放、更加自由、更加便利的政策措施,对台先行示范作用进一步凸显。
两岸融合,看对台海运——
今年6月,伴随着长长的汽笛声响,载运着11个集装箱的“海峡号”驶离平潭码头,穿越台湾海峡驰往台中港。疫情平稳转段后,这条平潭对台货运直航航线正式复航。
占地392.92平方公里的平潭,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地区最近的一个地方,现已成为台湾货物“登陆”的主通道。近日,平潭金井码头忙得不亦乐乎——又一批从台湾地区发来的货物到了。
“对台业务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占整体进出口的八成以上。”平潭海关副关长郏贞兆表示,2022年平潭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对台贸易额突破180亿元,跨境电商保税进口业务量蝉联全省第一,对台海运跨境电商业务量全国第一。
两岸融合,看政务服务——
在台胞台企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宽敞明亮,一整排扇形功能服务窗口干净整洁,不少台胞来此办理业务,何佩珊便是其中一员。通过“台职通”小程序,她很快完成了资料上传,顺利拿到了《台胞职业资格采信证书》。
“这个服务中心在台湾地区很有名,在一些台商协会、人才服务站或者本地社群,经常能看见它的名字。”何佩珊说。
2019年4月,在“台胞服务室”的基础上,平潭自贸片区组建全国首个“台胞台企服务中心”,采用两岸“共同管理”模式,首创由台湾青年服务台胞台企,整合涉及台胞台企的八大类236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累计受理咨询和办理各项业务5.14万件。
台湾地区职业证照在大陆无法直接使用,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成立。如今,台胞不仅可以在云端办理职称采信,也可以通过海峡专用网络通道,在台湾地区参加大陆考试。
目前,平潭自贸片区已向台胞发放1300多本对台职业资格采信采认证书,已服务121名台胞参加职业培训并享受培训补贴,215名台胞通过云面试赴闽就业,已接受200名台胞申请办理职称云采认事宜,组织131名台胞参加社会化异地技能等级考试,颁发106本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