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2024-02-22 09:19:48
春节假期过后,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各地也积极召开了“新春第一会”,对今后工作进行了部署,“新质生产力”成为热点词汇。从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到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今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系统论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日益丰富,正从蓝图走向现实。可以预见,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将继续成为讨论热点。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有利于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放眼当下,全球科技创新活动一浪高过一浪,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全球生产力体系和经济体系向着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不断演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纷纷出台政策,以掌握先进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科技领域成为大国博弈的热点内容。其中不乏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自身狭隘利益诉求,对我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打压,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就这个意义而言,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应对各类挑战的关键一着。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会促进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加速大国崛起的进程,可以说,新质生产力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推进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纵观全球历史发展进程,哪个国家牢牢掌握了先进生产力,哪个国家的产业就将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是如此,英国、美国相继成为世界强国,那么在当下布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动力。
无论是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还是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无疑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政策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这其中就有“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相关表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脱离生产关系的变革。我们知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也日益复杂,特别是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各国的利益早已深度相融。正如我们经常说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我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目前,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相融。因此,我国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从向内扎根和向外生长两个维度同时进行。
从内向外的层面,需要在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展开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同时,主动参与国际新规则的制定。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一系列国际标准的更新与变革。近年来,我国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环境保护、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在世界领先,我们要在推动相关企业全球布局的同时,进一步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引领国际相关产业构建新的更合理的全球秩序和治理体系,为世界各国加深合作、共同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标准”,加快我国从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制定者的转变进程,进一步掌握国际事务话语权、主动权。
从外向内的层面,需要在扩大要素型开放的同时,不断扩大制度型开放。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者空间联系紧密,若要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必须不断突破空间限制,国际合作也更受限于地理空间。而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可以突破空间的限制,国际合作的阻碍主要来自于边界后的制度。良好的制度,将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提供优渥的土壤。为此,我国需要扩大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集聚全球范围内的人才、技术、管理、数据等资源要素,从而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国不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在部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就必须站在开放的立场看问题,就必须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姿态来行动。向内深扎根、破壁垒,向外勤生长、优环境,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