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0-06-23 09:38:51
北京新发地市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进口冷链食品安全引发人们关注。6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卫生检疫司副司长宋悦谦介绍,今年2月以来,海关总署已部署对部分进境货物、物品及相关环境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抽样检测。6月18日,全国海关共检测样品15638个,其中货物样品3508个,内外包装样品10608个,环境样品1522个,结果均为阴性。海关总署还宣布,自6月17日起,中国海关暂停德国一家猪肉屠宰及其分割、冷藏企业的产品输华。
近年来,我国食品进出口规模逐年扩大,其中也包括大量的进口生鲜产品。《2019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食品进口总额达735.69亿美元,比2017年净增长119.15亿美元,同比增长19.33%。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达185个,水海产品及制品、肉类及制品、乳品进口额突破百亿美元规模。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1月至4月,我国进口水海产品累计达14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5%。
6月1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增加食品农产品进口是我国实施积极进口政策的重要内容。进口的食品农产品应该符合中国相关检验检疫规定。“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协调,从源头上管控好进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中国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进口食品大多通过冷链方式运输
“在特定的温控环境下,通过冷链方式运输产品,可以防止污染和变质,保证货品品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简称“中物联冷链委”) 秘书长秦玉鸣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大量进口商品当中,通过冷链方式运输的产品主要包括水果、水产品、蔬菜、速冻食品、乳制品、畜产品和医药等。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全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也更高。
秦玉鸣表示,针对境外食品进口,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一套严格、完备的安全防控体系。境外食品只有符合我国对相关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准入要求、完成境外输华食品生产企业注册和输华食品进出口商备案,才能实现对华出口。
他介绍,以肉品进口为例,我国对相关商品实行准入名单制度,并在风险管控、通关检疫、销售监督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为完备的制度保障。国外输华肉类生产企业需要符合我国海关的评估要求。我国海关会定期公布企业注册号,并适时对境外企业和进口肉类范围实施管理。进口肉类必须随附卫生证书和官方检疫证书,进口肉类的中文标签必须通过审核,包装也需符合我国进口要求。进口肉类的收货人要在海关进行备案,并提前申请肉类进口批文。秦玉鸣说,进口肉类必须由国家指定口岸入境,这类口岸具备专门的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可以对肉类产品进行集中监管和查验;企业必须规范申报包括进口肉类品名、hs编码、数量、重量、保质期、存贮条件在内的各类信息,并提交相关单证、备案号、企业注册号等内容,在申报货值的同时还要随附合格证明材料。
“在我国,进口企业需要设立食品安全员,进口销售记录要保存三年以上,以备相关机构查验。我国还建立了进口肉类召回制度,对进口食品存在安全问题或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企业要停止销售并主动召回,同时还要向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报告,防止境外疫情疫病流入国内。”秦玉鸣说。
冷链物流安全不容忽视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不少城市线上订单大幅上升,冷链物流企业为帮助人们实现“买菜自由”贡献不少。为此,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指南》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广泛宣传,督促指导道路货运企业和货运场站经营者严格按照《指南》的要求,全面做好货运车辆、场站消毒及从业人员防护等工作。冷藏保鲜货物运输车辆进出中高风险区域的,经营者参照《指南》要求进行信息登记。此外,对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这份《指南》也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
秦玉鸣告诉记者,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为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机遇,但受疫情影响,相关企业也面临着严峻的现实考验。道路封闭、物流复工率低,使得生鲜食品运输受阻;众多餐饮、食品企业停工,短期积压大量订单,影响资金回流;各个环节人力匮乏、供应短缺、it系统崩溃也随之而来,客户服务与运营压力都在增大,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企业更是雪上加霜……中物联冷链委提供的数据显示,36.84%的参与调研企业预计上半年营收将比上年同期减少30%以上,26.32%的企业认为将比上年同期减少20%—30%。
然而,多数企业对未来依然保持乐观态度。在上述调研中,认为发展前景较好的受访者比例达到了47.37%,此外,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受访者比例占到了15.79%。“疫情总有一天将会过去。冷链物流行业会继续为全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海外商品,也将为保障国民饮食安全不断努力。”秦玉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