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会展市场一体化 发挥出境展贸易促进功能-凯发网址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深化会展市场一体化 发挥出境展贸易促进功能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张敏 2024-01-25 08:56:48

随着国际交往逐步恢复、我国经济复苏向好,国内企业纷纷加大开拓国外市场力度。作为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加快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平台,出境展览的功能作用不可小觑。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9月,全国贸促系统共签发出境ata单证册27101份,同比增长216.87%;相关ata单证册涵盖货值约19.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61%;办证企业3124家,同比增长 307.30%。我国企业参与出境展览等经贸活动的次数和规模重新恢复快速增长。

所谓出境展,基本形式包括出境参展和出境办展两大类别,核心功能在于开拓国外市场,主要作用是服务中国品牌、中国企业、中国产能“走出去”,在会展市场一体化过程中深度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无论是出境参展还是出境办展,二者都属于促进贸易的有组织行为。区别仅在于,出境参展的主体是商品生产商,有组织赴境外参加外商举办的展会,为自己的企业争取订单。此类展会多半是发达市场的品牌展会,比如慕尼黑车展或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参展为的是市场营销和沟通互动。对于“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而言,这类展会往往参展成本高且一位难求。与此同时,出境办展以会展服务商为主体,在境外举办中方自主的展会,以提供交往平台的方式组织生产商参展,为他们开拓市场争取订单,比如雅加达中国—印尼贸易博览会、中国—阿联酋贸易博览会。这类展会往往成为发展中市场的后起品牌,对“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而言,参展成本更实惠、参展服务更周到、参展生态更便利更友好。

2023年,被称作“出境展元年”。根据《中国展览经济发展报告2023》,中国贸促会2023年共审批计划出境展览项目1240项,实际执行900项。其中,出境参展822项,出境办展78项,涉及71家组展单位和55个国家或地区,参展企业3.96万家,展览面积57.22万平方米。值得注意的是,出境办展面积达21.21万平方米,在出境展览总量中占比37.1%;参展企业1.51万家,总量占比38.1%。展会平均面积2719.5平方米,参展企业194.1家,租用展位280.9个,分别达到了2019年水平的0.97、1.33、1.2倍。2023年成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断出展审批三年后恢复受理出国举办经贸类展会审批申请的良好开端,意味着中国会展境外办展再出发、踏上新起点,出境展的项目和质量相较2019年稳中有升。由于出境参展办展的时效性强、筹备周期长,部分项目因临时申请、展位紧缺、签证延误、航班不足而错失时机、未能落实。

如果将中国式现代化分为两个阶段,可以说,现代化上半场的标志主要是“引进来”,下半场的标志主要是“走出去”。中国品牌“走出去”,有助于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占有国际市场、实现交换价值。中国企业“走出去”,有助于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锤炼提升生产与经营能力、创建世界一流。中国产能“走出去”,有助于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整合日趋碎片化的国际贸易。正是在“走出去”的进程中,我们收获属于中国的世界品牌、跨国企业和一流产能,我们通过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一步扩大中国大市场的国际竞争优势。

“走出去”注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会有风险。但是,“走出去”所得到的是一个超级大市场,一个克服被动“内卷”局面的宝贵机遇。按照马克思的提法,这个市场可称之为“世界市场”,既包括国内市场也包括国际市场,势必将在最大范围内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在大市场,收益远大于风险。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克鲁格曼贡献的革命性创新在于以现代贸易的规模报酬递增学说取代了传统贸易的规模报酬不变学说,因而又被称作规模贸易理论。根据这一学说,大国所拥有的大规模市场,势必在自由贸易中形成自身特有的竞争优势。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开放性大国不仅会拥有国内大市场,而且会拥有国际大市场。大规模市场会培育大规模企业,形成大规模产业和大规模配套,进而大幅度降低产品成本,形成大规模效益,从根本上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中国是世界最大市场,是全方位、深层次、制度化开放大国。正是鉴于中国国情,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以中国自身的特色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当前,中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主要问题是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由此导致国内外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内循环外循环存在堵点,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解决问题的贸易途径,在于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在于坚定不移“走出去”,走出一条国内外贸易一体化的道路。

2024年,中国出境展览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我国外贸将顶住多重压力,总体平稳运行,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未来增长的可持续动能将主要来自中国高端制造的品牌集群,特别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走向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光伏组件、船舶制造、消费电子产品、风电核电设施等,及其在出口贸易中形成的比重节节攀升的大趋势。比如,在刚落幕的慕尼黑车展上,中企参展数量首次超过东道国,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参观焦点和媒体热点。再如,在美国近日举办的拉斯维加斯ces上,我国参展企业达1100家,总量占比近30%,人工智能、移动出行的众多“黑科技”潮引发专业观众追捧,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加快。

世界银行最新预测认为,2024年,全球增长在低基数背景下仅可达2.4%,甚至低于去年的2.6%,标志着经济发展连续第三年放缓,全球经济面临三十年来最差的五年增长。面对当前国际形势,出境展览有必要以境外办展为突破重点,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会展业的特色优势,着力推进国内展会国际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中国自己的航母平台,加快探索出一条国内外会展市场一体化道路。

为此,迫切需要内外贸规则制度的衔接突破,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推进国内外服务业标准创新,推动内外贸服务品同线同标同质,帮助企业降低市场转换的制度成本,促进国内外资源要素顺畅流动。迫切需要内外贸渠道平台对接、国内外市场融合:一方面,支持境外办展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促进外贸优品顺畅内销;一方面,支持境内办展企业借助规模化办展经验,采用数字化手段和会展贸易等方式开拓国际市场。迫切需要优化会展市场一体化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契约信用体系,提升金融物流安全性便利性,进一步加强人才支撑。迫切需要加快重点领域国内外展会融合发展,深化会展市场一体化试点,鼓励改革创新,培育一体化项目和一体化企业,加快一体化品牌建设。迫切需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会展市场一体化的信用、保险和金融支持力度。

【作者简介】

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上海大学教授、博导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中国贸易报©凯发app的版权所有2006-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