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曼 2019-09-25 09:17:47
以“共建‘一带一路’,共绘合作愿景”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于9月21日至2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通过展览、论坛、活动,深化经贸、互联互通、金融等多领域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友好合作提升到新水平,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
中国连续10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东盟上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6月,中国—东盟进出口贸易额2918.5亿美元,同比增长4.2%。同时,双边投资合作卓有成效,截至2018年底,中国和东盟双向累计投资额达2057.1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15年间增长22倍,东盟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点地区。
“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东盟上升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符合各自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也符合中国与东盟共同利益,有助于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临近、人文相通,双方发展经贸关系具有独特的交通物流成本低、文化沟通便捷等优势;同时,我国工业体系健全且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在加工制造、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积累了较强的技术和管理等竞争优势,与东盟各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具有较大空间,形成较强互补;而东盟国家具备较强的资源、能源、劳动力及市场等优势,因此,双方经贸发展具有巨大动力与潜力。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向记者分析道,东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中国和东盟国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发展来的。过去20多年来,尤其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关系都在逐步增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不断走深走实的意义在于,双方对彼此关系的预期会变得更加积极,其表现在双方都发现彼此间的经贸合作有非常大的空间,在当前整个世界经济不太景气的背景下,这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来说都是利好的消息。” 翟崑谈道。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制度化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的良好进展,是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不断推进的重要原因。”翟崑强调,制度化经济合作的第一个内容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贸区于2000年提出,2010年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目前中国—东盟自贸区开始进入升级发展的新阶段,较好的制度基础打开了中国东盟各领域的经贸合作。制度化经济合作的第二个内容是于每年九月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论坛会围绕着最新的战略和政策问题去探讨交流,突出新热点,提高经贸实效。例如今年的博览会围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东盟信息港等合作热点。“博览会能够根据当下形势不断地去调整和推进议题,挖掘贸易投资新机遇,不断助力中国东盟合作迈上新台阶。”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两国在互联互通、能源、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印尼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扎实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泰中罗勇工业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运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上半年,中方企业在东盟累计投资突破1000亿美元,建设了25个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10多万个工作岗位。中国与东盟在国际产能、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去年11月,《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正式发布,为中国—东盟关系长期发展描绘了蓝图,东盟10国均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导下,双边正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战略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提质升级。
刘英奎表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未来,中国东盟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可期,经贸合作将会向更广领域、深层次发展。另外,近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发展迅猛,对基础设施需求巨大,因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将继续深化铁路、公路、桥梁、电力、港口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合作。
在翟崑看来,新兴数字经济将会扩展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新空间。他表示,中国可以和东盟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核心区,双方也具备合作的条件。中国与东盟已建立了共建“数字丝绸之路”共识,2017年12月,中国、老挝、泰国等七国相关部门在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同时,翟崑表示,中国与东盟之间加强数字经济的互联互通,协同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与“陆上”“海上”与“空中”三条丝绸之路,将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