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作者: 2017-09-26 11:00:14
编者按:2017年9月16日, 第三届”全国双创周”嘉定分会场“上海嘉定创新创业大厦启用暨上海嘉定双创街开街仪式”与“2017首届上海嘉定创新创业论坛”两大盛会同日举行。主办方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创新创业大厦启用之际,召开高峰论坛,云集业内大咖,展开高水平对话。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双创街投资董事长程方发表了题为《众创空间的本质与产品思维》的演讲,以十余年创新创业园区、社区、街区运营经验,剖析众创空间的运营本质,解读产品思维在运营中的关键意义,与现场嘉宾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双创周即将过去,这场演讲为我们留下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的思考,本文全程记录本次演讲,以飨读者。
众创空间的平台定义
我们看到众创空间大多习惯用“做平台”为自己定企业战略,但最后都发现平台太难做了,那么什么样的企业适合做平台,什么时间开始做平台,是否有个界定呢?我个人认为,一个亿以下的企业适合做产品,十个亿的企业才有资格讲平台,百亿的企业才能够讲生态。这个标准虽然不绝对,但它基本界定了创业企业在不同阶段的位置,这为诸多众创空间如何构建自己的企业定位提供了依据。
三“mang”和三“一”的乱象
大家都很忙,盲区都很多,最后很茫然。没有方向的忙,心都死了还在忙;没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意识,眼前一片盲区;失去方向和目标最后也一定是茫然的。众所周知,2014年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两个与众不同的创业方式引起关注,一鸣惊人,然后大批企业一拥而入,热度过后一哄而散。没有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没有行业的精准布控,最后一定是:忙、盲、茫。
明确核心竞争力,“剩”者为王
现实并不悲观,众创空间从2014年扛旗至今,三年的众创热潮纷纷扰扰,繁华褪尽,找到自己定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真的留了下来。2016年下半年,众创空间遭遇媒体诟病,成为众矢之的。咖啡凉了吗?至少不烫了,这是好事,理性回归。大街上,讲空话的少了,干实事的多了;搞投资的少了,做服务的多了;投资模式的少了,投技术的多了。理性的大家找到了定位,很多著名的创孵机构依然活着,而且活得不错。
从使命到共识,推动形成巨大产业链
以前的创孵机构包治百病:一站式、全链条、保姆式,似乎企业面临的问题它全能解决,这三年的“双创”涌现一批载体、企业和社会资本,也呈现了不少有代表性成果。但成败并不是最关键的,重要的是,这些努力和尝试在经济结构里埋下一个种子,形成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将推动并生成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双创”不是创业者和创孵机构的事情,也不是社会、政府的事情,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大事件,全部的力量凝聚必将点燃“双创”的熊熊烈火,最终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众创空间成就六要素
提到众创空间,“空间”往往成为大家重点展示和发力的要素,因为很容易传播并引起共鸣。但“空间”毕竟只是一个载体,众创空间的使命是推动企业完成经济活动,而不是简单的空间装饰。
做好空间是本分,做好服务是情分,做好投资是缘分。众创空间的产品很重要,人才、技术、市场、产业、资本和空间,六个要素协同才是正解,缺一不可。每两个维度之间发生的关系都是我们众创空间应该提供的、应该探索的服务之一。
我们需要建立产品思维,分清特定的行业类别、发展规模;提供明确的需求、量化的价值、制定适当的价格并获得明确的反馈;让商业模式和价值关联,把服务转化为合理收费。产品需要颠覆原有服务模式,直击用户的某一个或某一类具体需求,要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擅长用直接的原则解决单一的问题。过硬的产品能解决什么问题,让服务提升效率,产品即品牌。在目前残酷的价格战之下,剩者为王,如何节约成本并活着是我们所有运营者深刻思考的问题。
精读创业者,跨界不换跑道
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曾经的电影、游戏、红酒都以失败草草收场。我们的用户需要精读和细分,对他们需要的服务做提纯和聚焦。服务和活动切忌自嗨,仅己所欲,勿施于人。创业者需要的投融资、合伙人、教育培训、运营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我们需要有效率地给到他们。
对于服务,很多人讲跨界,其实,跨界不是换跑道,而是借力打力。完全跨行业成功率不会高,在原行业用新的其他行业的经营理念做提升反而可能成功,我们需要思考在不换跑道的情况下,换马、换发动机,取得行业竞争优势。
上海嘉定双创街有着良好的政府支持和双创土壤,在双创街投资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初见成效,希望能够聚焦创业街区定位,努力做好服务,突出资源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产品精耕细作,成为双创街区运营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