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湘鄂,自贸“湖”光映美景-凯发网址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风起湘鄂,自贸“湖”光映美景

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孟妮 2023-09-28 07:51:19

银波闪涛,水明清澈……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八百里洞庭,八百里鱼米之乡。以湖为界,湖北、湖南两省因此得名。

如今,自贸试验区东风阵阵,搅动一湖春水。一个个新的故事,正在不断被书写:洞庭之北,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光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加速从“中国光谷”向“世界光谷”的华丽转身;洞庭之南,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中非经贸合作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中国服务大踏步走向世界。

且看自贸建设,风景这边正好。

武汉

与光共舞 绘出自贸发展“同心圆”

35年前,中国第一根商用光纤诞生在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由此,中国光纤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35年后,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纤预制棒、光纤和光缆供应商的长飞公司,产品远销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光纤总长度达9.2亿公里,足够从地球抵达太阳6次。

长飞的故事,正是光电子信息产业在武汉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从“第一根光纤”到“芯屏端网”万亿级光电子产业链,全球首款800g硅光模块、全球首款1.6t硅光互联芯片、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荆楚大地上,一座追光之城演绎着从“中国光谷”到“世界光谷”的精彩蝶变。

月1日又开启新的变化。随着武汉片区正式挂牌,自贸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6年来,武汉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围绕自身产业特色,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尝试首创性改革,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光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发展优势。

截至目前,武汉片区光电子信息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集聚烽火通信、华为海思、光迅科技、长飞光纤、华工科技、武汉华星光电、锐科激光、高德红外等一批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产品出口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覆盖全球40亿人。2022年,武汉片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完成进出口1460.4亿元,占全区的81%。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武汉片区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自贸力量的创新探索密不可分。武汉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6年来,武汉片区累计形成28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117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在制度创新方面,“光谷数字人才卡”做法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简报”转发。产生一批“首单、首例、首创”业务:全国首创进出口企业“保证金单证电子化”;落地全国首单环保装备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成立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在营商环境优化方面,武汉片区推行“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改革,审批时限压缩95%以上。深化免收政府采购“两金”改革,惠及2400余家中小微企业。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对网络交易、计量等领域37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首违不罚”。首创“金关保”业务,强化海关、金融机构、外贸企业等多方联动,提高通关效率。

这些创新举措给武汉片区内的光电子信息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助推它们的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2022年,芯源半导体产业园在武汉片区诞生,旨在为半导体企业提供企业孵化、市场开拓、产业交流、品牌展示、科技投资服务。目前园区已引入硅光封测、光芯片设计、钙钛矿半导体研发等企业20余家,线上累计服务通信、汽车等各行业客户2000余家。

“自贸试验区为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芯源半导体产业园董事长彭承路表示,作为在武汉片区内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企业感受到了通过改革创新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体会到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释放的专业服务的速度和温度。

“今年6月以来,无论是组织企业前往深圳前海片区考察并推动成熟经验复制推广,还是组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研究更好更快发展的实施路径,或是帮助对接长江产业投、武汉金控等单位,提供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服务产品,武汉片区的高效服务为公司的设立保驾护航,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彭承路举例道。

同样位于武汉片区的长飞公司,2022年实现海外业务收入约46.4亿元,相比2021年增长超50.5%,实现了超越行业平均增速的增长水平。对于武汉片区的营商环境,公司高级副总裁周理晶赞不绝口。她表示,在武汉片区,企业产业项目审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多措并举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加强支持外贸主体发展,进一步提升出口退税的便利化程度,持续减轻出口企业成本负担,提高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长飞公司也能更好地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

周理晶提到,现在公司的很多业务都可以在网上办理。例如,在办理出口退(免)税业务时,工作人员只要坐在办公桌前点点鼠标,就能解决过去跑几趟税务局才能办结的事项。“这大大提高了出口退税的申报效率,压缩了退税周期,缩短了退税款到账时间,加快了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降低了财务成本,公司对开拓海外市场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汇总征税有利于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谈到武汉片区制度创新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利好,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经理张玺表示,“在该模式下,企业可先提离货物,后在规定纳税周期内对已放行货物自主集中缴税。在规定时限内,企业对纳税时间节点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2022年,华工科技全年进口近2.6亿美元,平均每月有2000万美元进口额,相当于每月增加2000万元人民币的现金流。”

“同时,自出口退税无纸化、单一窗口申报、审批权下放区局等举措实施以来,华工科技都最先享受政策利好,真正体验到了出口退税的光谷速度。2022年,华工出口退税总额达1.23亿元,同比增幅达22%,及时地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张玺介绍说。

武汉华星光电是tcl华星中小尺寸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也是湖北首家产值超百亿的半导体显示企业。“自挂牌以来,武汉片区不断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深化外贸企业服务,释放改革开放红利,破解企业难题,打通服务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作为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受益者和见证者,武汉华星光电希望未来连同区内各企业,‘企’心协力推动武汉片区筑造贸易发展新高地。”武汉华星光电公共事务及技术总监吕玉香对在武汉片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最令吕玉香印象深刻的是,34天完成供地,实现拿地即开工,66天完成模组厂房封顶,68天完成综合动力站封顶,164天完成主厂房封顶……作为光谷取消直接发包备案后的第一批获益者,武汉华星光电t3扩产项目的落地过程创造了新的“光谷速度”和“华星效率”。

当然,给武汉华星光电的发展吃下定心丸的不止如此。2021年,武汉片区发布重点企业高端人才专项奖励政策方案实施细则,决定连续3年每年设立1亿元高端人才奖励专项资金。该政策出台后,武汉华星光电3年已享受该政策近87人次,占公司高端管理人才的5.8%。此外,武汉华星光电还享受了3551创新人才、博士后流动站、员工培训等政策,为攻克半导体显示行业最新技术难关、壮大中国半导体显示面板事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走过6年建设路,武汉片区还在路上。武汉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2035年,武汉片区将全面形成具备全球竞争力、话语权和主导权,“领跑”“并跑”并存的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成一批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和平台,汇聚一批国际一流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占领全球市场的企业,涌现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原创颠覆性技术和未来产业,形成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国际化产业生态和具有高端辐射力的开放格局,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光谷”。

车辆奔驰在武汉片区宽阔的大道上,路两旁的光电子信息企业的标牌不断地向身后退去。眼前,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正扑面而来……

长沙

乘风破浪 奏响中非合作新乐章 

萨卡,来自非洲国家索马里,毕业于中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今年5月,在长沙市湘非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的指导下,萨卡创办了长沙巴达马贸易有限公司,并由国际青年创业港重点引进,主要开展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业务。

仅1个月后,萨卡获得了湖南省首张“创业签”,这让她欣喜万分。记者在国际青年创业港采访时,她激动地分享了创业计划:“我们致力于成为湖南与索马里的贸易桥梁,未来,将依托自身的背景优势,把湖南的服装、农业机械设备、五金产品、日用品出口到非洲,并通过创业港,把索马里的海产品输送到湖南,为湖南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像萨卡这样来自非洲的青年创业者,在国际青年创业港还有很多。作为长沙片区打造的重点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集国际交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国际经贸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国际青年创业港已先后引入21个创业公司、3家ngo组织、3位大使和参赞,5个大宗贸易公司,目前已与26个国家开展国际贸易合作近300单,成交12亿元。

对此,长沙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谭浩然表示,国际青年创业港是湖南省首个国际青年创业创新综合性平台,通过实施“育鹰计划”“展翅行动”“护航工程”,长沙片区以联合省内高校招收培养国际青年为基础,以指导优秀国际青年落户长沙创新创业为支撑,以引进国际高端商务商事资源、大宗贸易公司为保障,助推“人力资源”转化为“经贸资源”,提升长沙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促进自贸试验区经贸与产业协同发展。

打好人才牌,只是长沙片区瞄准中非经贸合作、加快自贸片区建设步伐的一隅。2020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3年来,作为唯一将对非经贸合作作为主要任务之一的自贸片区,长沙片区围绕“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这一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等作用彰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等平台相继投入运营,马拉维共和国驻长沙总领事馆揭牌开馆。

得益于此,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热络,贸易数据亮眼。数据显示,2022年,长沙片区实现对非进出口额95.3亿元,同比增长209.4%。今年1-7月,长沙对非贸易总额141.68亿元,占湖南省总量的40.8%……

科特迪瓦的可可、肯尼亚的鲜花、卢旺达的干辣椒、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南非的钻石……中非经贸博览会常设展馆——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位于长沙片区雨花区块,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包括1个展区、1个展厅、34个独立馆、3个综合馆,突出“一国一馆一特色”,引入非洲特色产品,生动展示非洲国情、双边关系、经贸往来、特色产品,打造“永不落幕的中非经贸博览会”。

据长沙片区雨花管委会主任刘亦彪介绍,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重点打造了“三中心、一平台”,即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交易中心、中非经贸企业孵化中心、中非经贸综合服务中心、中非金融服务平台;将探索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易货贸易、经贸孵化、金融支持、综合服务等中非经贸深度合作的新机制。示范园目前已形成以咖啡、坚果、可可等为代表的非洲产品产业链。

目前,该示范园已引进各类中非经贸企业1000多家,包含中非经贸龙头企业、中非政府组织、商协会等110多家。2022年,示范园内企业实现对非贸易32.7亿元,同比增长325%。

小咖主是依托中非经贸合作创新示范园成长起来的一家以主营非洲咖啡为特色的咖啡连锁品牌。2021年,在咖啡业界打拼20多年的小咖主创始人景建华,在长沙开了首家门店,基于非洲直采咖啡豆,主推黄金糖拿铁、玫珑瓜冰咖、长沙满哥等多款风味咖啡产品。仅2年时间,小咖主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华东、华南、华中多地,已相继开了20余家门店。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景建华认为,与其所在的长沙片区给予的各方面政策利好息息相关。“在长沙片区,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线上交易平台与非洲咖啡庄园沟通对话、评估产品、下单签约,销售成本降低约30%。能做到跟非洲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基本上都是一手货源。”景建华坦言,这也是小咖主能迅速在激烈的咖啡市场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开咖啡店只是景建华做大对非贸易蛋糕计划的一部分。他向记者透露,今年年初,小咖主已完成规模为1亿元的a轮融资,计划年内在全国开设300家门店,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就近品尝到高品质的非洲咖啡。未来,小咖主还将借助中非贸易平台,启动“易货贸易”业务板块。

高质量建设标准化产业集聚区是长沙片区发展对非贸易的又一抓手。在于今年6月举办的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长沙片区发布的八大对非创新成果中,中非标准化创新中心就是其中之一。作为全国首个中非标准合作平台,该中心通过与非洲标准化组织(arso)成员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形式,致力于为中国企业出口非洲国家产品提供“认证、检测、加速通关”一站式服务。

“在长沙片区的指导下,我们已构建了应对东盟技术性贸易措施综合服务体系,通过建立适用性专家库培训指导、监测反馈等互动机制,打造了‘检测、认证、清关’一站式服务平台,举办‘湖南-马来西亚轨道交通产品标准互认’研讨会等,助力中国标准走向海外。”思璘华晟负责人文静霆介绍道。

文静霆还表示,为助推“湘品出海”,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针对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工程机械等行业与非洲国家进行标准合作。目前,通过与arso达成合作,肯尼亚标准局、津巴布韦标准局已与中非标准合作创新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高标准建设对非出口产品检测中心,加快建设标准制定授权中心,将离岸检测变为在岸检测,帮助企业降低出口成本30%、提升时间效率60%;建设清真认证中心,帮助企业进入非洲及全球清真市场,推动中国标准国际化。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基础雄厚,被誉为“工程机械之都”。在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发布的长沙片区八大对非创新成果中,对非工程机械出口后市场综合服务中心启用也是其中之一。该中心旨在推动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创新,鼓励支持企业在非洲重点国家建立凯发app的售后服务中心、海外仓等后市场服务中心,培育后市场人才,建立出口产品投诉和应急响应机制,全面构建覆盖“一带一路”重点国家、重点区域的后市场服务网络。

长沙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改革,组织了2次再制造设备集中出海活动,产品涵盖旋挖钻机、挖掘机等12个品类,已实现面向东南亚、非洲、欧洲的20个国家的4.9亿元出口。

作为长沙片区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山河智能在探索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出口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山河工业城负责人彭颖表示,“自改革以来,山河智能充分挖掘非洲后市场潜力,已在尼日利亚建立了工程机械出口后市场综合服务中心,打通了工程机械出口行业服务链条的‘最后一公里’,综合服务辐射至加纳、马里、塞拉利昂、喀麦隆、科特迪瓦等非洲国家。我们将用更严格的品质保证和更高效的服务标准服务非洲、服务全球。”

瞄准了工程机械出口后市场的还有三一集团,其已在南非建立了工程机械出口后市场综合服务中心,涵盖工程机械主机展销、配件供应、维修及再制造等功能,旨在为非洲客户高效服务。

非洲是三一集团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截至目前,三一集团已在非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170亿元、设备保有量超过18000台,位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产品出口非洲的第一名。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长沙片区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今年7月,长沙片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据三一18号工厂负责人蒋庆彬介绍,全球重工行业获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的灯塔工厂仅有2座,全都在三一。三一18号工厂占地11万平方米,助力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18号工厂推动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管控精细化、决策数据化、应用场景化,可生产263种机型,柔性智造水平全球领先。

“现在,我们下线一台泵车只要45分钟,从订单到交付只需20天。未来,在长沙片区指导下,我们将数字化改造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打造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改造标杆。”蒋庆彬表示。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中国贸易报©凯发app的版权所有2006-201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