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2-05-31 17:58:50
面对近期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货币格局也随之起伏动荡。5月2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总第184期在线举办。与会嘉宾围绕“当前形势下的国际货币格局演变和人民币展望”的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芦东表示,最近的各项数据表明,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储备货币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国际化指数也在稳中推进。芦东说,俄乌冲突开始以来,部分俄罗斯银行被排除在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之外。这可能很难影响美元的全球支付地位,但是冻结俄罗斯外汇储备的做法应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美元已经日益下降的储备货币地位。在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储备货币份额从零增加到了10%左右。人民币锚定地位有所提高,sdr权重提高有助于提升人民币储备货币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对人民币国际化和人民币汇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发挥我国资本充裕、超大市场、工业门类齐全的优势,抓住全球产业链短链化、区域化、数字化调整的机遇,赢得竞争优势,巩固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基础。二是要顺应国际经济区域化和支付碎片化的趋势,以投资贸易便利化为抓手,强化与区域友好国家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发挥外汇市场的纽带作用,发展功能更加完备的人民币离岸外汇市场,推动形成人民币投贷联动的格局,以及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相互支撑的人民币使用闭环、跨境使用大循环,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新渠道中拓展新增人民币使用场景。“一带一路”建设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广阔空间,需要深耕细作,扎扎实实拓展人民币使用渠道。三是要关注短期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波动,强化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引导机制,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研究室主任肖立晟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以及应做好的准备。他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相比于国际金融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宏观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抛开预期不谈,人民币汇率更多和经济基本面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相关,而资本流动并不能作为人民币汇率最核心的决定因素,我国外汇的决定机制还是依赖于实体经济。在这种背景下,讨论人民币国际化就需要更加慎重的分析。肖立晟说,我国汇率所依赖的最大基本面是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在全球占比已达到25%以上,如果要进一步上升,制造业的扩张边际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人民币国际化在未来一段时间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但同时也会有瓶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制造业产业链条做好人民币国际化全产业链的投融资服务,同时做好一些防守准备。”肖立晟说。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提出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重视的两个路径。一是抓住rcep生效机遇,加快推动人民币在rcep区域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格局加速调整,逆全球化仍在持续。应抓住rcep生效的机遇,围绕着贸易和投资的实际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二是继续充分发挥离岸市场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试点及推动作用。人民币国际化早期从离岸市场起步,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主场驱动期。近期离岸人民币市场面临一些调整,俄乌冲突冲击国际金融市场,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贬值加速,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随之收缩,离岸人民币利率高于在岸利率水平,离岸汇率变化和在岸汇率双向互动。她建议,重视离岸市场的流动性稳定,保持离岸市场规模,为在离岸市场探索无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模式,多做一些试点,为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