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4-03-06 09:09:08
继龙年春节马面裙爆火后,近日港区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民联执委胡剑江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要加大力度推动各类“国潮”出海。2018年以来兴起的“国潮”热,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引发热议和市场追捧,而且进入了深挖内涵、进一步提质的阶段。
业界一般认为,2018年2月“李宁”品牌在纽约时装周成功完成以“悟道”为主题、融入中国印元素的时尚走秀,是“国潮”产品走热的信号。近几年来,“国潮”热表现在很多行业和领域,例如制鞋业、烘焙业、化妆品业、玩具业、服装业、文具业、饮料行业等。“国潮”热还借助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火爆出圈。这一持续多年的现象明显提升了中国消费者对国货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品牌的发展和升级是很好的机遇。甚至阿迪达斯、泰佩思琦等一批国际大牌也受到启发,纷纷一方面在产品中融入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一方面借鉴火爆的“国潮”品牌做法,加大了在新媒体平台的话题运营力度。
同时,如同其他领域一类产品火爆、一个话题火爆会引发很多跟风者、模仿者那样,“国潮”领域也有类似现象。比如一些卫浴品牌常常宣称自己是“国潮”品牌,但除了海报上的“国潮”字样外,连其自己的工作人员都说不清楚自己的产品为什么是“国潮”产品,在哪些方面体现出“国潮”。除此之外,一些“国潮”产品设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外包装和形式方面,享受了一波噱头、热潮带来的溢价和红利后,产品后劲跟不上,也还没法满足消费者对产品更深层次的需求。
尽管一部分带着“国潮”标签的品牌因此遭遇了瓶颈,但“国潮”热还在继续向前发展,只不过越往后“国潮”风口对企业和品牌的要求明显提高。这就要求“国潮”品牌进一步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将“国潮”设计从外包装和形式领域深入到产品内涵、价值观等层面,还需要“国潮”品牌在发挥互联网话题营销能力强、外包装复古等优势之外,进一步提升产品制造能力和整体品质。
从国家和行业层面看,针对“国潮”产品内涵广泛而不明确,给蹭热度、跟风、模仿留下的一定空间,有关部门和行业团体可以积极推动研制相关标准,让“国潮”产品发展逐渐有标准可依。相关标准化工作有利于规范行业,激励先进,减少跟风模仿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不止是“国潮”领域,在风头正热的新茶饮等领域,业内专家也积极建议完善行业标准,从而明确哪些事项可为和哪些事项不可为。可见,热门领域、风口行业确实很需要标准等公共产品的支持保障,“国潮”领域更是如此。
期盼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今后的“国潮”产品能带给消费者更大满足感和更多沉淀下来的感动,使得这一风口和热潮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