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兰馨 2023-06-07 08:31:58
刘国良
今年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上海和厦门分别组队赴德国考察,其间先后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以下简称汉诺威)签署战略合作。其中,两座城市分别明确将就工博会,进一步加大合作空间。
4月下旬,汉诺威米兰展览会(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汉诺威米兰)董事总经理刘国良在成都中国西部博览城举办的2023成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成都工博会)期间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专访时,他刚刚从德国2023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汉诺威工博会)赶回来,参加成都工博会开幕式。该展会作为汉诺威工博会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工博会)系列展,汉诺威方面看好成都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在经济、工业、文化等方面举轻足重的经济地位。
深耕专业展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开年以来,汉诺威米兰每月在中国一线以及新一线城市举办2至3个大型专业展。其中,成都工博会由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东浩兰生·上海工业商务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简单地说,成都工博会是由汉诺威工博会和中国工博会两大展会承办方联合在中国主办的“工博会系列”项目之一。本次成都工博会为第二届,规模6万平方米。主办双方在西南的布局,意在成渝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作用日益凸显,加深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效应。
本月下旬,华南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华南工博会)将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这一项目是汉诺威工博会和中国工博会两大展会承办方联合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布局,举办周期早于成都工博会,目前,已成为华南工业领域不可或缺的经贸平台。
继华南工博会之后,时隔三个月,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9月下旬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据了解,本届中国工博会将以“碳循新工业、数聚新经济”为主题,设置9大专业展,预计规模28万平方米,参展商超过2600家。创办于1999年的中国工博会,根据上海方面的发展规划,今年4月,中国工博会与汉诺威工博会的合作签约,希望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交流以此对冲风险挑战、加快经济恢复、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的德国汉诺威工博会,中国仍是除德国之外的第二大展团。”刘国良表示,中国工博会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本次签署战略合作旨在加快推动中国工博会全球布局和国际合作,促进更多中国企业借助汉诺威工博会平台走向世界,助力更多的境外企业通过中国工博会展示最新技术、新产品,助推中国企业与境外企业合作开拓市场。
布局新赛道
刘国良介绍说,今年汉诺威米兰在中国将组织近30场贸易展,主题涵盖工业制造、物流、汽车、旅游、地面铺装和应急救援等,同时邀约中国企业参加德国汉诺威总部的涉及20余个主题的50多场专业展。
“在已有展览项目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刘国良表示,现阶段,汉诺威米兰围绕“双碳目标”,在场馆设施、会展组织、展示设计、展台搭建、会展服务等环节参照绿色低碳标准推进。在提升展览项目影响力的同时,为参展商、采购商提供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平台,促进市场开发。
“数字化转型仍将加速。”在刘国良看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迭代,展会主办方依托大数据分析每一参展个体需求,并提供个性化服务,已成为新赛道的常规性服务,为线下实体展参展者提供更高效的体验。
毋庸置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简称《规划》)提出了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战略,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等。可以说,提升数字化服务将成为竞争新优势。
刘国良强调,通过数字技术打破传统行业界限、空间界限和时间界限,减少信息流动障碍,加速展会资源要素流动,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创造新的价值链和生态圈。
此外,展览项目通过数字化搭建新的连接方式和协作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流程、全链条赋能改造,提升参展企业创造的附加值。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线下实体展会深度融合,实现创新设计与生产制造的柔性化、精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满足参展商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关键在于,通过信息化逐步实现数据积累,再到数据智能赋能展览项目创新已成为新经济下的‘生存法则’”。刘国良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