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伟伦 2023-08-11 09:19:53
近段时期,中澳关系迎来回暖,也让许多往返于两国的工商界人士提振了信心。面对近年起起伏伏的中澳关系,中国国际矿业协会主席、carringtonday执行总裁戴碧特(peter arkell)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颇为感慨。他表示,一直以来两国贸易关系具有较高的相互依赖性,双方高层也十分看重务实合作,但遗憾的是,受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两国出现了一些经贸纠纷与隔阂。“在这段艰难的时期,许多澳大利亚企业因为经营困难不得不缩小在华业务规模,澳大利亚的贸易商也减少了很多对华订单。尽管如此,很多澳企依然坚信在华市场会越来越好,也相信中国的开放水平将不断提升。”
戴碧特于上世纪90年代末来到中国,曾供职于澳大利亚有关贸易机构,后来也在农贸批发、矿产行业担任过高级管理人员。他于2004年长期生活在中国上海,并在那里成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公司,主要服务于在华的澳企和众多外资企业。2015年,他还以澳方代表的身份在在堪培拉见证了双方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
“当时在中国成立人力资源类的公司,主要是因为看到中国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当时很多跨国公司却往往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止步这个巨大的市场。另一个契机则是,我观察到在澳大利亚的中国留学生有很多想回国发展,只是没有合适的求职途径。”戴碧特说,那时,他接触了一些中国留学生,并通过自己的推荐让他们回国工作,也得到了很多跨国公司的好评。这让戴碧特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于是果断停止了在澳大利亚的事业,来到中国发展。
“在中国生活的这20年时间,我切身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巨大变化,很多成就举世瞩目。庆幸的是,在多数时期,两国始终是很好的贸易伙伴。”戴碧特表示,这一方面基于双方的贸易互补性,另一方面也和双方长期以来培育的相互信任分不开。他认为,近段时期,两国在经贸领域出现的“一波三折”很多都是因为信任的缺失。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双方在很多领域中断了往来,许多澳方人士在华业务受阻,经营效益大为减少,两国关系的基础遭遇了重创。“当然,这也与澳大利亚在战略定位和外交策略上缺乏独立性有关。”戴碧特说。
众所周知,由于前任莫里森政府追随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政策,中澳经贸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中方对澳大利亚大麦、葡萄酒加征了禁止性关税,暂停多家澳大利亚牛肉供应商出口资格。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大麦、海鲜、煤炭、木材等主要出口产品均不同程度受到打击。其中,葡萄酒、木材等2021年对华出口甚至下降九成以上,据澳大利亚政府估计,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亿澳元。2022年上半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684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其中,澳大利亚向中国的出口大幅下滑13.1%。
“双方贸易额锐减,并不是两国所乐见的。很多澳方人士也意识到过多的贸易壁垒将使中澳自贸协定这一巨大成果搁浅。”戴碧特说,虽然很多澳方经贸界人士期盼两国自贸协定的升级,但是当务之急却更希望能尽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近两年,一些企业因为在华经营难以为继而不得不撤出中国市场,我想这也并不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对此,戴碧特透露,澳方经贸界人士对中国市场依然抱有很大期望,并希望尽快恢复两国高层的对话机制,这对于消除贸易壁垒是必不可少的。值得注意的是,双方近期已经在积极推进双边经贸关系,并妥善处理彼此重大经贸关切。
“此外,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外资企业也希望能实现在中国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戴碧特说,以矿产开发为例,他们希望中国能加大开放力度,让大型国际矿业公司与中国公司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开发自然资源。
“近年来,对于中国在经贸领域的很多做法,许多西方国家存在误解,再加上国外媒体在宣传上的有意渲染,也会降低外资和那些有意来中国发展的企业对中国的好感。所以媒体机构在真实报道,宣传中国发展成就的同时,讲述中国在某些行业的合理顾虑,不断释疑,也很重要。”戴碧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