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19-09-11 09:40:50
9月7日,《中国贸易报》记者从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暨第十二届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上了解到,截至2018年底,我国除港澳台地区以外,境内仲裁机构数量已经超过250家,每年受理的案件数量超过50万件,涉及标的金额超过6000亿元。目前,仲裁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解决商事争端的重要途径之一。
来自中国一带一路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我国已经与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9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对此,有专家在活动现场表示,随着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加,我国对外贸易量与日俱增,但与之相关的商业争议和矛盾也在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往往具有不同的政治和法律体系,因此在开展基建项目、能源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投资时,发生争议在所难免。而国际商事仲裁恰恰是企业快速解决争端的有效手段。与传统依靠法院判决的方式解决争端相比,仲裁具有极大的时间及成本优势,可为企业提供的选择也更加多元。”
由于仲裁在解决争端中表现出巨大优势,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以仲裁为手段解决遇到的纠纷。而为了提升我国仲裁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2018年以来,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也在不断探索。当年,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与上海政法学院、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共同主办了中国仲裁国际行研讨会。同年,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又与中国贸促会法律事务部、对外经贸大学共同承办了联合国《纽约公约》六十年和《和解协议公约》国际学术研讨会。此外,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还在2018年参与协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活动“进口促进、法律合作”论坛,并在今年与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上海政法学院联合主办了中国国际仲裁高端论坛。
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是在中国法学会、原国务院法制办、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以及全国30家大中城市的国内仲裁委员会于2004年发起并成立的唯一一家经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仲裁法学学术团体。近年来,中国仲裁法学研究会积极致力于将全国仲裁机构、科研院校、仲裁员和仲裁服务工作人员、企业法务、仲裁律师以及相关机构和人士等仲裁各界力量紧密联系起来,共同研究探讨中国特色仲裁理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及对外交流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既懂理论又熟实践的专业人才,为繁荣仲裁法学研究、促进我国仲裁法律制度完善、推动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研究会的功能作用也不断放大,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广大仲裁工作者和研究者交流合作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