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凡 2023-07-12 08:38:18
国际投资领域近期迎来一忧一喜两个消息。忧的是,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3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降12%,未来仍然存在下降压力;喜的是,中国推动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投资便利化协定》成功结束文本谈判,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全球投资者信心,推动全球投资稳定增长。无论是忧是喜,都再次强化了我们所认知的一个理念:全球的问题需要全球携手来解决,任何一个地方都不是孤岛。对于国际投资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制造业而言,更是如此。
制造业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不仅事关就业、外贸、国际投资与合作、人口收入及消费,还是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尽管电子、半导体、汽车和机械等面临供应链挑战的行业投资项目数量激增,但制造业占比下降依然是困扰各国的难题。有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美、英、德、日、法、意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比重呈现出下降趋势,并且这个趋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制造业比重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鼓励制造业回流,更是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再看看我国,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但是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2006年时达到32.5%的峰值,并且自2011年开始逐年降低,2020年降到26.3%,9年时间下降了5.8个百分点。从美、英、德、日、法、意等国家制造业占比下降的经验来看,这些国家制造业比重下降都是在迈入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发生的,而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占比下降的幅度明显更大、速度明显更快。虽然2022年制造业占比有所回升,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构给中国制造业占比稳定带来一系列挑战。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在当前的形势之下,全球制造业发展更需要做的不是分蛋糕,而是做大蛋糕。与某些国家妄图推动“脱钩断链”或者供应链“去风险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相比,我国坚持开放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举措,有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更符合各国发展诉求。对于我国而言,只有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保持稳定,我国的制造业占比才会稳定。也就是说,我国稳住制造业占比需要站在全球视角来看待。
从目前情况来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化发展,从而为保持我国制造业占比作出贡献。
一是不断扩大中间品出口规模,提升出口附加值。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制造业已经成为高度细分的行业,高度依赖于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现在全球80%的贸易都是中间品贸易,而非制成品贸易。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将组装工厂布局到海外,将有利于带动我国中间品贸易,为广大中小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机遇,从而助力中小企业这一群体发展壮大,为稳定我国制造业占比筑牢根基。
二是持续输出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贴近市场与培育市场的互相促进。制造业企业的海外布局并不是将其全部产能转移出中国,而是在海外市场新增产能或转移部分产能,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布局。这不仅将实现贴近市场的生产,而且还可解决东道国就业问题,提升民众生活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为培育更大的当地市场打好基础。当地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又将反哺在当地布局的工厂乃至国内工厂,形成正向反馈,从而为稳定我国制造业占比作出贡献。
三是重塑国际竞争新优势,有利于形成以投促引的新模式。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带动之下,中国制造业的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加之中国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我国正在形成国际竞争的新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将让国际上下游的企业看到中国发展的红利,从而吸引其到中国市场做相应配套工厂或服务,从而带来制造业投资的增量。
保持我国制造业占比稳定的最大底牌就是“世界牌”,我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世界市场”,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投资便利化协定》成功结束文本谈判,将为制造业的开放合作营造更好的环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制造业占比保持稳定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