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曼 2019-05-14 09:58:55
近日,由《中国海关》杂志评选的2018年中国进出口200强企业榜单出炉。2018年,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30万亿元的整数大关,达到30.5万亿元的新高度。其中,作为我国进出口规模最大的200家企业,2018年外贸合计实现进出口8.2万亿元,增长21.7%。榜单显示,中国进出口规模最大的200家企业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7%,对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54.3%,撑起了我国外贸增长的“半边天”。
榜单亮点之一是2018年我国进出口200强总榜单的入围底线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入选出口200强总榜单企业的最低贸易规模为56.8亿元,较上年入围底线上升了703万元;进口200强总榜单的上榜底线拔高至85.2亿元,升幅达13.8%。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出口企业最低贸易规模较上年都有所上升,这说明了我国从事进出口外贸企业实力在不断增强,我国外贸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好于预期。”
从外贸结构上看,出口10强总榜单中有9个席位被主导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长期把持,石化产品进口和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口的企业坐镇进口10强总榜单。对此,宋清辉说,经过多年的丰厚积累和快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对外贸易发展实力日益突显,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在不断提升,同时电子信息技术产品外贸的发展也有利于促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整体外贸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增强我国外贸发展实力。“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的第一大国,但是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中国企业和国际上的跨国公司一起创造的。”
记者观察到,进出口企业200强是按照进出口额来评比的,涉及的是货物贸易方面,那为什么榜单中出现不少物流企业,其中出口企业前50名中就有6家是物流企业呢?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fdi研究中心主任卢进勇分析道,一些企业虽然名为物流企业,但在发展过程中延伸了其产业链,企业经营活动范围不仅包括发展物流业务,也可能涉及生产加工等业务,同时也说明了进出口企业不断走向延长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从而探索出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企业发展道路,向综合化发展方向迈进。
“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相关进出口企业有很强的经营发展能力,因为拉长产业链是需要企业自身具有良好的综合经营能力的,同时,延长产业链对企业发展也有好处,可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盈利。” 卢进勇谈道。
榜单另一特点是区域布局优化,中西部崛起,梯次渐进。2018年,我国中西部地区企业合计实现进出口值4.5万亿元,增长13.9%,高出全国总体增速4.2个百分点,在我国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的14.2%上升至14.8%。出口200强总榜单上,中西部军团上榜企业数量由28家扩大至32家。卢进勇表示,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综合商务成本提高,中西部地区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以及“一带一路”建设地推进和中欧班列的运行等,这些都是中西部外贸发展的动力。同时,中西部自身也在不断地扩大开放,例如成都、重庆、西安等地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尤其随着四川、重庆、陕西自贸试验区地发展建设和综合保税区的探索实践,总体上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
此外,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也表现不错。重庆有8家入围出口200强总榜单,其中7家为达丰、英业达等外资“西进”投资设立的企业,成为重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有力见证。宋清辉表示,这得益于西部地区对营商环境的大力优化,大幅简化审批流程,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等。未来,西部地区在吸引外资方面还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切实减轻企业生产经营负担,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支持外资实体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环境风云变幻,进出口200强企业需要继续火力全开才能更好地稳固自身发展。卢进勇建议,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打造优质产品;创建富有特色的品牌,增强品牌知名度,提高相关服务质量;及时审视国际贸易大格局,不断开拓新市场,寻找新的进出口空间,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