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璐 2020-01-15 09:42:08
为了应对经济增长放缓,印度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放宽特定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规范限制,取消外国投资者附加税,鼓励支持房地产、汽车和出口行业,将10家公有银行合并成4家大规模银行,大幅下调企业税率。那么,当前印度经济环境对于中企而言是喜是忧?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律师黄雪杉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印度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体,虽然有充沛的廉价劳动力和巨大的内需市场,但前往投资不可掉以轻心,“印度市场看似庞大、遍地商机,实则‘暗藏玄机’。中企成群结队、满腔热血到印度,铩羽而归的不在少数。”
在黄雪杉看来,中资企业失败的案例远远多于成功案例。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带着中国经商的思维去投资,不了解陌生的投资法律环境,相信所谓的熟人、当地高管、印度的代理等等,而不依靠专业人士。她举例称,某深圳公司与印方合资,因货物欠款引发纠纷,印方股东不仅囚禁中方高管,还擅自更改银行授权签字人。中方通过诉讼、谈判等方式,最后以印方支付人民币200多万元、双方达成和解结案。国际合资纠纷风险极易发生,故不建议以合资形式在印度投资。
“印度土地私有,税收是支撑印度政府财政的一大来源,因此对外资企业在印度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稽查十分严格,中资企业应对此重视。对于企业的财税事项处理,建议聘请忠诚度高的专业人员。”黄雪杉称,某中企因税务问题被印度中央税务调查局稽查,中方经理被拘留,原因是聘请的印度高管兼会计偷漏税。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虽然中方高管获得保释,但该公司因为偷漏税,引起多个税务部门的轮番稽查,最终破产。
因此,计划投资或者已经在印度开展业务的企业应充分重视印度市场的法律风险。“这样做不仅可以从根源上降低风险,而且事半功倍。”
黄雪杉提出六点建议,一是能够独资的情况,坚决不合资;二是印度税务稽查严格,资金出入境务必合法合规;三是印度劳动合规需牢记,以降低劳工风险;四是印度商标抢注泛滥,进入印度市场,商标先行;五是印度土地私有,买地建厂一定要进行专业的尽职调查;六是依靠专业人士(律师、会计师)。
目前,一些印度非银行金融公司(nbfc)及传统制造业获得众多投资者的青睐,但也会面临各种风险。
例如,nbfc是根据印度公司法注册的公司(商业和合作银行除外),可从事提供贷款和预付款、接受存款、租赁租购等业务,且正在发展成为印度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雪杉表示,对于nbfc而言,若是通过挂靠的方式,风险在于投资者的资金在没有任何保障的情况下汇入被挂靠的nbfc持牌公司,有可能被印度央行认定为间接非法放贷。若是通过收购的方式,一旦收购nbfc持牌公司比例超过26%则需要获得印度央行的前置批准,但获批的概率比较低,“印度市场虽有9000多家nbfc持牌公司,但目前来看,多数公司不合规或已经被吊销牌照。此外,若中企要申请牌照,周期比较长,成功率低。”
“若投资印度传统制造业,则要面临环评合规风险、工人罢工、安全生产风险、税务风险、公司治理合规风险、欠款风险、货物质量风险、商标与专利侵权风险等风险。”黄雪杉还提醒说,在印度投资,本土化是绕不开的一环。中企一定要注意的是,印度各邦都有刑事立法权,特别是吃牛肉和饮酒在有些邦被认定是重罪,在当地的中资企业人员一定要事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