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钱颜 2019-12-23 09:39:59
合规管理目的之一是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评价以及应对。良好的合规管理体系,一方面帮助企业管控风险,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敞口。另一方面,在企业面对政府机关调查和追诉时,可以帮助企业减轻甚至免除法律责任,让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合规红利。
在日前举办的如何做好合规审查讲座上,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立彤表示,自我合规审查是中企出海前进行风险管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2018年11月2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业务部门要主动开展合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发布合规预警,组织合规审查。发改委发布的《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中包含同样内容。
关于合规审查步骤,陈立彤介绍说,首先,企业要明确合规审查,包括团队组建、专业知识,以及制定合规政策和制度。其次,企业要确定合规审查范围。合规义务有很多,合规审查的范围也很宽泛。比如,反舞弊合规审查,不仅包括受贿舞弊风险,还包括职务侵占、利益冲突、盗窃等。最后,要制定合规义务清单。合规义务清单主要包括禁止性合规业务和控制性合规业务。针对禁止性合规业务和控制性合规业务,要制定相应的合规义务清单。
在合规审查流程中,收集证据很重要。“证据包括文件查阅、现场访问、实物盘点、文件查阅、观察、调查问卷、调研、函证、证据复盘分析、监管技术运用等。收集证据后应对证据做出评价,观察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具有可靠性,关联性如何等。最后做出审核检查结论,出具报告,做好合规整改工作,整理与保存工作底稿。”陈立彤指出,在证据评价的过程中,企业要做职业化的判断。主要依据以下标准:证据与案件的关联程度以及重要性,包括金钱价值及其他定量指标;证据不合规或违规的性质;证据不合规或违规的原因;证据不合规或违规的效果和结果;证据所涉及项目的影响力和敏感度。此外,外界对报告的潜在需求和期望也是企业在对证据做出判断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合规审查原则贯穿在合规审查流程中,包括持续文档化原则、加强沟通原则和风险管控原则。陈立彤介绍说,持续文档化原则指的是企业在每个关键环节要有记录,形成证据。加强沟通原则指的是企业管理要持续顺畅沟通,合规部门人员了解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风险管控原则指的是明确合规审查的目的,将风险源识别出来。对于违规违法的情况,要提出管控要求,管控住风险。
审查流程结束后,应进行合规整改。陈立彤认为,企业应列举出具体负责人,并出具整改时间表,整改内容包括对违规事项的纠正,对违规人员的处理,制定、改写或者调整内控制度。
合规审查过程中是否需要自我举报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般来说,自我举报在反垄断法之外的合规风险中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取得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良好效果。”陈立彤举例说,摩根士丹利的一名高管在中国欺骗公司,通过向有关的政府官员行贿,获得了业绩和升值。之后公司通过合规审查发现了这一情况,就向美国的司法部、证监会自我举报。司法部认为摩根士丹利公司做了培训、审计等工作,最后公司免除处罚。
但并不是每项举报都能起到类似的效果。“有些问题比较轻微,也不是高层存在的问题。即便被发现,对公司的影响也不明显。这种情况下,不需要通过自我举报方式来解决。”陈立彤提醒企业,公司高管不要自行作出不自我举报的结论,而是应交给律师进行职业判断。
此外,陈立彤建议,企业进行合规审查要用当地语言,如直接转换成英文会有风险损耗。他举例说,曾有一家企业高管成立另一家企业跟公司做生意,被发现后,高管受到了处罚。但高管成立的企业仍作为供应商在他们的美国数据库里面,后查明,由于企业的风险库没有采用当地语言,而是直接翻译成英文,导致数据库语言与当地语言存在差异,也产生了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