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4-02-28 09:44:54
2月23日,福建泉州港口岸肖厝港区鲤鱼尾作业区4号泊位顺利通过口岸开放省级验收。这也标志着福建省首个5万吨级公用型液化烃类专用码头正式对外开放。省级验收组组长、福建省商务厅(口岸办)口岸处处长崔华表示,鲤鱼尾作业区4号泊位的对外开放,将依托中燃集团国际采购平台的优势,为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内的石化企业提供优质、清洁原料,也将为泉州万亿石化产业集群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贸易报》记者从泉州市泉港区相关部门了解到,鲤鱼尾4号泊位由福建中燃湄洲湾能源有限公司运营,岸线长313米,已建设50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一个及相应配套设施(该泊位也可同时靠泊2艘5000吨级液化烃船),设计吞吐量为每年270万吨。泊位对外开放后,可满足国亨化学、联合石化、泉州中化及泉港、泉惠石化园区对进口低温液化烃码头、仓储物流配套需求,初期预计液化烃原料进口将达每年120万吨,进口额约为60亿元人民币。
泉州市泉港区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肖银河告诉记者,口岸开放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决定将特定的港口、机场、车站或通道等交通枢纽对国际交通正式开放,允许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自由进出国境。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升级以及安全管理措施的完善。
肖银河说,口岸开放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地方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还能够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便利,降低物流成本,加快货物流通速度,从而吸引外国投资者,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口岸开放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和人员往来受到限制,可能仅有少数指定的通道可以进行有限度的跨境活动。这种情况下,国际物流成本较高,通关效率较低,且对外国投资者和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口岸开放后,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得到完善,国家或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显著提高,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更为频繁,对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需要国家在法律、安全、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投入,以适应更高水平的国际交往需求。
肖厝港区鲤鱼尾作业区4号泊位对外开放是泉州市泉港区融入“丝路海运”建设,积极拓展“海丝”沿线国家港口航线,打造泉州市泉港区上下游石化全产业链的重要举措。4号泊位的对外开放可以进一步拓宽我国液化烃原料的国际供应渠道。同时,丰富和延伸全省石化产业链,为更多周边企业提供服务,推动闽台经济合作交流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据了解,受国家能源清洁化政策影响,液化石油气(lpg)逐渐被许多企业用于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化工原料用气正逐渐成为lpg行业的主要增量。近些年来,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乙烯装置升级改造,重点发展丙烷脱氢制丙烯(pdh)等工艺,催生了lpg旺盛发展的态势,为lpg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顺应能源清洁化、原料轻质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燃气已在液化烃全产业链进行布局,拥有上游大型液化气船(vlgc)船队、中游沿海沿江码头罐区布局及下游终端和深加工网络。伴随着石化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依托中国燃气液化烃国际采购平台及物流运输优势,该项目有望辐射拉动泉州市中下游石化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