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禹松 2023-06-29 08:30:33
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国部分中部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这些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经济信息社联合中共湖北省黄石市委、黄石市人民政府6月20日共同发布的“新华·黄石转型发展指数”显示,2022年黄石转型发展总指数达到161.39点,基期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9%。从分项指标来看,改革开放指数达到205.6点,同比增长46.31%。基期以来,这一分项指标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7%。
通过这一数据,人们不难发现,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黄石市开放发展的底色正在愈加鲜明。而这也为不少区域内的同类型城市提供了借鉴。
便捷交通奠定发展基础
6月21日,位于黄石市阳新县湋源口镇的黄石新港棋盘洲港区码头旁,数艘千吨级干散货轮静静地停靠在泊位。巨大的码头吊车将一个个集装箱轻轻地提起,再将其中满载的散装货物逐一倾倒进船舱。
黄石新港棋盘洲港区码头,起重机将集装箱中散装货物倾倒进船舱。
2015年,黄石市人民政府与深圳盐田港集团签约,按照“一城一港一主体”思路,整合黄石港口资源,以海港标准建设黄石新港,规划万吨级泊位57个,总投资约100亿元。黄石新港由此成为湖北省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和水陆联运中心。
黄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贸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长江水铁联运重要节点,黄石市正在加快黄石新港三期建设,积极谋划启动四期建设。截至目前,黄石新港已经建成万吨级泊位23个。
2021年,黄石新港获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目前,这里已开通海进江直达川渝等多式联运线路,常态化开通黄石新港至上海和宁波等沿海港口的江海联运航线,开辟至东亚、东南亚等地近洋航线。与此同时,“黄汉欧”中欧班列成功实现首发。今年1月至5月,黄石全市港口吞吐量达到3135万吨,同比增长28.8%。
从建设通道到打造枢纽,从过境效应到集聚发散,黄石市综合性交通枢纽建设大跨步前进,城市功能也从“单一体系”向“综合枢纽”转变。一场由运输港向贸易港的转型也正在这里悄然发生。
2012年黄石全年完成交通投资52.7亿元,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130.5亿元,翻了2.5倍。10年前,黄石航空仍是空白,水运发展滞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10年后,黄石抢搭鄂州花湖机场顺风车,亿吨大港建设如火如荼,全域临空临港发展。
2022年,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形势,黄石市以黄石新港水运港和花湖机场航空港为主战场,打造一流港口,加快空港配套衔接,做强江海直达水铁联运通道,努力构建“双港驱动、四港联动”的现代港口物流体系。全市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平稳增长,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264.8万吨,同比增长16.6%。
如今,黄石市外贸物流黄金走廊优势已经显现。黄石新港自2015年开港试运行至今,货物吞吐量连年攀升。2022年,黄石新港散件杂货全年吞吐量达2744.9万吨,同比增长42%,稳居长江中上游单体港区第二大港。
伴随着区位交通优势的逐步凸显,大力发展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的“四临经济”已经成为黄石市打造内外双循环开放节点城市的重要条件。
内生动力促进行业转型
便捷的交通网络为产品出海畅通了销路,也为当地外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不少企业紧抓机遇,在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方面下大力气,成为促进城市外贸行业转型的重要动力。
6月20日,在位于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里,操作工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生产线上的液晶屏幕,一台台压缩机正在这里完成装配。车间外的展示大厅里,数十款各类型号的产品样本一字排开,述说着这家企业长期以来的辉煌。
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人员紧盯屏幕正在操作。
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吴巧飞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生产的压缩机共有9大系列300余个型号,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南北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1月至5月,企业产品销量超过1500万台。其中,约三分之一实现出口。
作为一家专业研发、生产、销售制冷压缩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黄石东贝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的单一品牌产品曾经连续16年产销量全国领先,连续10年保持全球领先。
目前,企业在黄石和巴西的若茵维利分别建有研发中心,主要开展变频压缩机的研发。“同时,我们也在持续推进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加强企业智能化、柔性化生产线建设,提升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吴巧飞说。
与东贝压缩机多年来长期深耕海外市场不同,湖北奥莱斯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在外贸领域还很年轻。
湖北奥莱斯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在加工汽车轮胎。
湖北奥莱斯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李亚杰告诉记者,2016年公司开始涉足外贸领域,2018年起在这一领域的业务全面铺开。此后,公司的外贸业务发展迅速。
截至去年,企业产品已成功出口“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成功开发东南亚、非洲、中东、美洲等地区市场。2022年,公司外贸业务增长率与上一年度相比提升约20%,达到35%。其中,美洲地区市场增长率达到300%。今年,企业将发展的目光投向全球。“如果按计划全额完成任务,公司产品有望进入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李亚杰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黄石市拥有外贸实绩企业257家。其中,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企业9家,进口企业300余家。2022年,黄石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历史性突破,达62.95亿美元,同比增长25.6%,较2012年增长了三倍以上。
目前,黄石市已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2022年黄石对智利、秘鲁和欧盟分别进出口85.7亿、42.5亿和3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1.8%、7.3%、38%。黄石对东盟进出口31.6亿元,增长24.4%;对美国进出口31.3亿元,增长23.6%;黄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77.4亿元,增长33%。
规模增长的同时,贸易结构愈发合理。黄石市贸促会会长王征告诉记者,近年来,黄石市机电产品、医药化工等行业出口占比逐步上升;冶金行业、机电行业出口整体比重出现下降。以印制电路板(pcb)为主的电子信息类产品出口占比从2018年的1%增加到2021年的12%。医药化工行业由2016年的4.3%上升至2021年的7%。冶金行业出口整体占比由2016年的35.3%下降至2021年的25.5%。机电行业出口全市占比从2016年的15.8%上升至2021年的25.9%。
如今,黄石的钢材、服装、电子产品在出口欧盟、日本、美国的同时,压缩机、智能显示终端、印制电路板等产品也在源源不断地销往全球。
外向型积极发展未来可期
采访中,黄石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建强用好开放平台,加快提升对外开放能级。实施外贸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截至目前,黄石市已拥有黄石港一类水运口岸、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中国黄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三大对外开放平台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进境粮食指定场地两大资质。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认为,黄石外贸行业发展的成功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各项条件。这里矿产资源丰富,可开采、可转化、可利用的矿产资源种类多,是全国六大铜矿基地、十大铁矿基地之一。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毗邻长江、紧邻武汉,靠近国内首个货运枢纽机场花湖机场,拥有长江中游最大单体港黄石新港,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这里工业基础好。黄石工业起步早,布局大型工业项目多。目前,黄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冰箱制冷压缩机生产基地,全国第二大特钢生产基地、第三大pcb产业聚集区。黄石营商环境综合评价居湖北省第二,率先在湖北省完成“一窗通办”改革。
黄石棋盘洲综合保税区远眺
叶学平建议,未来黄石要充分利用建设武汉都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机遇,充分发挥临江、临港、临空、临光谷的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大力推进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交通互联、开放流通、市场融合,深化区域协同发展;进一步深挖黄金水道、黄石新港、临空港的价值,突破域内空间受限的影响,向外部要空间,发展外贸经济,深度开发老工业基地品牌,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围绕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黄石功能区,在全省率先建成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实现黄石开放创新发展新格局。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表示,作为我国中部经济大省,湖北省具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独特优势和条件。目前,湖北省对内对外通道建设已形成网络化格局,公铁空水海多式联运顺畅便捷;开放型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配套完整;以光谷为代表的科创实力不断增强,数字经济发展领先中部地区,成为内陆开放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策源地。
陈耀认为,中部省份是我国人口和经济密度较大的地区,具有承东启西,联南贯北的区位优势和大规模的内部市场潜力,在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应该发挥更大作为。
为此,他建议,中部省份要进一步完善内外联通和软硬联通,尤其在软联通上下大功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的内陆营商环境,让中部成为对内外资最有吸引力的地区。同时,大力推进中部地区的数字转型和绿色转型,发挥国家级科创平台的作用,鼓励更多的企业成为创新主体,构建绿色低碳、智能数字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此外,还要规划建设好现代化都市圈,充分发挥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撑,成为内陆高水平开放和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