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新说 | 公共艺术“下乡”如何重塑在地文旅?-凯发网址

欢迎来到中国贸易新闻网(中贸网)
主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 主办:中国贸易报社

会展新说 | 公共艺术“下乡”如何重塑在地文旅?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宋晓东 2023-10-31 07:56:19

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各种发展要素和资源逐渐富集在中心城市。小城镇、乡村逐渐落寞。但随着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出台,特色村落、老城旧区、在地文化的稀缺性和独特性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当下社会文化传播与艺术创作的潮流地带。不同行业、各地政府相关机构、学者、艺术家、建筑家、企业家等逐渐关注到不同区域在地文化的生产力和重要性。于是,带着更先进的文化传播理念、秉承着造福一方的初衷,这一群体涉足在地文化领域,更像是新时代的文化与艺术“下乡”,带动了新一轮乡村文化繁荣,同时在赋能新时代新文旅建设方面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多样化的创新之路。

艺术乡建其实提了有些年了,当下与过去有哪些不同?为什么近两年越来越流行,并且形成在地文旅的亮点?笔者调研发现,无外乎包含四方面因素:

一是建设更具系统性。以前基本都是零星的缺乏系统的单个项目作为支撑,很难形成一种在地文化与艺术、产业的文旅生态。现在有政府搭台,产业支撑,文化、建筑、艺术等各从业者出谋划策,不管是从体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质的突破,且更具可持续性。在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的同时,又通过艺术重塑在地文化的表达语境。这是非常重要的转变。

二是时代属性变化太快。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社会普遍开始关注在地文化的魅力,出现区域文化认同感的加强,并热衷于推广。

三是群体观念的变化。当下,年轻人热衷于自我的意识,开始追求具有更高精神与文化内涵的事物,也更热衷于探索未知世界。因此单一的成功或者人生观,变得七彩斑斓,不再为了物质而屈从,而是在自我探索中对于群体与个体的思考,文化与自生的关系,以及环境的适应性去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即出现了群体追逐与自我独特性的双面性格,而这也为在地文化提供了走进大众视野的群众基础。

四是网红经济的兴起。年轻人喜欢潮流,喜欢不被大众所知的实物,也更愿意展示自己的唯一性生活品质,这给在地文旅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大环境的向好,是否意味着在地文旅会在公共艺术“下乡”的浪潮下迎来机遇?当然不是,重塑在地文旅的最关键要素在于青年一代。物质如此丰富的时代,自然会诞生更多元化的艺术和文化的解读,因此公共艺术逐渐成为每个人心中都能欣赏且热爱的事。尤其是青年一代,在他们的世界中,公共艺术不仅仅可以活跃在庙堂殿宇、城市街头、老厂旧巷,同样也可以活跃乡野田间、平行宇宙、虚拟空间。过去,我们总认为公共艺术是一门较为存粹的艺术,其实公共艺术的文化表象以及实用舞台远比想象中的边界要大。浙江衢州龙游县举办的龙游瀫畔·8090青年创造季,是一次基于青年人对未来城乡空间的思考实践。来自艺术、策划、景观、建筑等不同专业背景的27位青年设计师和1家创新艺术机构,在龙游瀫畔的沿江景观带上跨界协同合作,推出龙游·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一系列艺术、设计、建造方案,极大地丰富了在地文化的发展内涵。在这里,艺术与自然对话、与文化交融、与村落共生、与城市共创,通过好的设计与艺术资源及新生代的无限创造力,以最小的代价撬动最大的影响力和价值。

文化深耕,艺术漫养。所有乡村文化、产业特色离不开周围原生态环境,同时也离不开创造并传播它们的人。内容需要从乡村生长出来,也需要消费者读懂它。公共艺术“下乡”,有关于青年的认知是关键钥匙,也许他们的化学反应能打开新时代城乡文旅的想象边界,重塑在地文旅的多样可能性,并对于中国城乡建设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策划师)


责任编辑:葛岩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楼 | 办公室:8610-84541822 | 编辑部:8610-84541822

公安机关备案号:11010502034811    中国贸易报©凯发app的版权所有2006-2017

网站地图